遼西郡,柳城。
此時的烏桓以蹋頓為王。
歷史上遼西有隨著袁尚北逃的幾十萬漢民。
但如今,因為劉琦北伐河北的時候,可沒有像曹操那樣拖個十年八年,而是一年就平定了。
而且袁尚三兄弟都來不及逃跑,都被殺了。
因此并沒有多少人逃亡到遼西。
郭圖領了冀州牧以后,對烏桓又強勢。
郭圖在歷史上的名聲并不好,但卻是一個主戰派。
曾經袁紹要攻打曹操,郭圖就是力主立即開打。
其實這個選擇一點都沒有錯。
曹操當時缺兵少糧,不打他更待何時?
不過,袁紹帶兵打仗的能力,確實太拉胯了。
袁紹得到河北,太過輕松了。
得到冀州,靠的是恐嚇韓腹,將這個膽小鬼給嚇死了。
與公孫瓚一戰,靠的是聯合烏桓,還有麹義的先登死士。
而且袁紹還卸磨殺驢,將麹義給殺了。
這種事情干出來,可見袁紹對于領兵打仗的掌控力差成什么樣了。
官渡之戰,被曹操一把火燒掉糧倉,更是離了個大譜。
這樣的主公,誰跟了都白瞎!
自從郭圖投靠了劉琦以后,就完全不一樣了,對烏桓是毫不客氣,烏桓還不敢蹦跶。
特別是鮮卑南侵并州,被滅以后,烏桓更加就不敢蹦跶了。
蹋頓不是個蠢人,為了避免引起大漢朝廷的誤會,主動退到了遼西郡以北。
蹋頓將部族聚集到遼西郡北部,也就是為了集中力量自保。
烏桓部落,有十幾萬人,精銳騎兵,有三萬。
這比歷史上就少了很多。
而且隨著大漢朝廷十三州越發穩固,在遼東的公孫家,對烏桓一族,也并不友好。
而劉琦的手段,蹋頓也略有耳聞。
這讓蹋頓這種有見識的人更是心中難安!
他擔心大漢的大將軍劉琦舉大軍而來,要將他們殲滅掉。
蹋頓品著從南方運送過來的烈酒,吃著烤羊肉。
只有這又烈又香的美酒,才能讓他忘卻這心中的煩惱。
一個近侍走進了帳篷,稟報道:“大王,有幾位漢人想要求見,他們說有關系到我族命運的事情!”
“漢人?”蹋頓很猶豫。
這肯定不是大漢朝廷的使者,否則不會這樣來見他。
那就只能是別有用心之人了。
二十年前,蹋頓還小的時候,就是有那么幾個漢人,來到了他的叔叔的帳篷,來勸說他們烏桓部落跟著他們一起造反。
那一次,他們烏桓部落,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烏桓部落的幾位大王,領著烏桓騎兵,攻過了黃河,打到了青州一帶。
雖然他們沒有攻下來一座城池,但是他們搶到了太多的錢糧和人口。
后來大漢朝廷的幽州牧劉虞派遣使者來勸降。
搶足夠了的烏桓各王爺就順勢而為,又歸順了大漢。
那幾年,可是烏桓部落過得最好的幾年!
這一次來人,難道也是想要烏桓和他們一起叛亂?
那能是誰?
郭圖?
還是公孫康?
或者,又是不得志的大漢朝廷的某位在野官員。
如果是公孫康愿意聯合烏桓一起造反。
蹋頓還是覺得大有可為的。
他們可以據守遼地割據。
但要是其他人,蹋頓覺得,就沒有什么希望了。
或許可以將他們抓起來,送給大將軍劉琦,討大將軍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