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柳城。
諸葛亮又來了。
烏桓王蹋頓客氣的將諸葛亮等人引進了大帳中。
他著急的問道:“先生,高句麗王是如何回復的?”
“唉!”諸葛亮嘆息了一聲,說道:“大王,晚了,我趕過去的時候,高句麗王城已經被大將軍劉琦攻破。
高句麗王也被大將軍劉琦斬首了!”
“什么?”烏桓王蹋頓驚得面無人色。
他的臉色變得陰沉不定。
蹋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看到蹋頓的臉色,心中暗樂。
他又說道:“大王,我從右北平過來的時候,張遼和徐晃已經帶了2萬人馬到達了盧龍塞。
他們應該會從那里,穿過燕山,從西進攻,與遼東大將軍劉琦率領的一萬5千人夾擊爾等!”
“這該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烏桓王蹋頓驚慌失措,嘴上喃喃自語。
他看向了諸葛亮,問道:“先生可有良策?”
諸葛亮嘴角上揚,他良策并沒有,但是惡心劉琦的計謀倒是想了好幾策。
“大王,我有三策!”
他坐了下來,喝了一杯酒,吃起了羊肉。
烏桓王蹋頓很著急,如果是他的部下敢這么跟他擺譜,他一定會用馬鞭抽死他。
但如今大漢朝廷威服四海,兵威赫赫,烏桓王蹋頓連諸葛亮這些漢人,都硬氣不起來。
他耐心的等著諸葛亮。
諸葛亮吃飽喝足,才說道:“大王,我有三策,可以一并施行。
一策:大王可用族中老弱病殘,向劉琦投降。
如果他不允,將老弱病殘殺之,自會得一個暴虐之名!
二策:大王則可以選族中勇猛善戰之士,退入草原。
漢軍雖然善戰,但是草原廣闊,想要找到大王,將會非常難。
如若漢軍遠征,大王還可能尋機殲滅遠征漢軍。
三策:大王可選族中少年,攜帶貴重物品,與我入中原潛藏。
這樣,即使大王在草原上不順,也還有我等以為奧援!”
烏桓王蹋頓聽了以后,琢磨了起來。
他的眼神越來越亮,贊道:“先生果然好手段!”
諸葛亮一副高人風范,非常自得。
可惜他戴著戴笠,別人根本就看不到他的表情。
其實他不戴斗笠,也沒有什么表情,他的臉上全是燒傷的傷疤。
烏桓王蹋頓不再遲疑,將烏桓將領都召集了過來,討論諸葛亮給出的三策。
烏桓將領們早就聽到風聲,對于未來,非常彷徨。
聽了這三策以后,都紛紛大喜不已。
烏桓王蹋頓將諸將都贊成此三策,開始進行安排。
他們討論了一番,最后決定,烏桓王蹋頓的侄子樓班帶領一些親貴子弟,隨諸葛亮前往中原。
而烏桓王蹋頓則率領烏延,蘇仆延等烏桓將領退入草原。
烏桓王蹋頓并沒有選擇讓族中老弱病殘向劉琦投降。
退入草原,他們要和北方的鮮卑爭奪水草地,需要有人照顧牲口和小孩。
如果在草原上碰到災年,這些老弱病殘才會被放棄。
直接送給劉琦去殺,烏桓王蹋頓覺得太不值。
因為烏桓王蹋頓覺得暴虐并不是一個什么不好的名聲。
在草原上,暴虐甚至是一個贊美之詞!
諸葛亮有些遺憾,他心中鄙夷的罵了句蠻夷之輩,不服王化,頭腦簡單。
不過他也很開心。
這一局,他贏了!
他總算是贏了劉琦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