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鮮卑,猶如驚弓之鳥。
見到漢軍來襲,都遠遠的躲開。
他們都紛紛逃亡到北面的燕然山,歸附于拓跋部。
拓跋部首領拓跋鄰將來歸附的鮮卑部落都吞并掉,也收集到了很多關于漢軍的消息。
在草原上筑城!
這可是個大消息。
拓跋鄰出身于云中,對于漢人的生活非常向往,他自然也了解漢人的城池有多么神奇。
他也曾經(jīng)想到過在草原上筑城。
只是,草原上夯土為城實在是太難了。
而且也缺少會筑城的人。
作為草原部落首領,拓跋鄰一向尊崇強者為尊。
拓跋鄰曾經(jīng)依附于鮮卑單于檀石魁,并且與檀石魁一起打敗過漢靈帝劉宏組織的漢軍與南匈奴的聯(lián)合討伐。
那個時候,拓跋鄰以為,大漢朝廷差不多快要完了,是到了鮮卑崛起的時候了。
因為匈奴已經(jīng)被趕到了漠西草原去了,同樣在走下坡路。
但是拓跋鄰沒有想到,大漢朝廷突然又中興了。
而且漢軍變得非常能打。
甚至將檀石魁的部落都殲滅了。
當時拓跋鄰看到檀石魁時候,檀石魁的部落三分。
拓跋鄰想要坐山觀虎斗,躲在燕然山下的草原看戲。
沒有想到,一看,將最大的兩大鮮卑部落看沒有了。
拓跋鄰如今倒是成為鮮卑部最大的部落。
但是,他也碰到了最大的危機。
漢軍這一次,要征剿鮮卑,而目標,肯定是拓跋鄰的部落。
這次的漢軍,要比以往的漢軍要威猛得多。
拓跋鄰都不敢與漢軍正面對決。
拓跋鄰很愁。
中原真是人杰地靈啊。
大漢朝廷那樣腐敗墮落的局面,竟然有人能扭轉(zhuǎn)乾坤,中興大漢!
拓跋鄰永遠都不會知道。
如果沒有劉琦穿越而來。
那拓跋鄰的拓跋部,將會發(fā)展成令中原顫抖的鮮卑部落,并且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權(quán),讓漢人跪伏在胡人的鐵蹄之下。
不過,劉琦穿越而來,已經(jīng)改變了太多的東西。
拓跋部的命運已經(jīng)徹底改變了。
如今的拓跋部,將要面臨著滅族之危!
同樣境遇的還有在燕山以北的鮮卑部。
這里的鮮卑慕容氏和鮮卑段氏,如今還依附在烏桓部落手下。
這兩部,也是歷史上令漢人聞風喪膽,伏地求饒的部落。
只是,此時這兩個部落,一個只有一萬部眾,一個甚至才幾千部眾。
烏桓王蹋頓的營帳中,蹋頓正在大宴各部落首領。
烏桓王蹋頓召集眾部落首領,自然是為了商議,是否要攻擊在西遼河上修建的西遼城。
西遼城建設的太快了,完全出乎了蹋頓所料。
西遼城所在的位置,讓烏桓部落非常的難受,剛好卡在了他們放牧的草場中間。
西遼城一旦建設完畢,那烏桓部落想在西遼河畔放牧,就會變得非常危險。
對于要不要攻打西遼城,蹋頓猶豫不決。
而大多數(shù)烏桓部落首領都支持打一打。
畢竟西遼城還沒有修建完畢,防御肯定不強,漢軍立足未穩(wěn)。
而且,如果實在打不贏,也可以跑啊!
反正他們打仗,素來就是這么打的。
打得贏就打。
打不贏就跑。
沒有跑掉的,就算他倒霉。
蹋頓想了想,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于是蹋頓聚集4萬騎兵,往西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