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兩旁的景色隨著馬車的前進而不斷變換,從清晨的薄霧到陽光普照的田野,再到遠處連綿的山丘,一切都顯得那么寧靜而美好。秦政和糜華坐在馬車內,時而交談,時而望著窗外的景色,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孩子們在馬車內玩耍,偶爾探出頭來好奇地觀察外面的世界。糜華不時地向他們解釋所看到的景物,讓孩子們增長見識。
隨著太陽的升高,陽光變得溫暖而明媚,透過馬車的窗簾灑在車廂內,為旅途增添了一份舒適和愜意。秦政和糜華享受著這份寧靜,他們的談話時而輕松愉快,時而深入探討,分享著對未來的規劃和對孩子們的期望。
"看,那是麥田,等到夏天,它們會變成一片金黃色。" 糜華指著窗外向孩子們解釋,"農民伯伯會收割麥子,用來做我們每天吃的糧食。"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阿房也加入了談話,"是的,孩子們,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
馬車在官道上平穩地行駛,阿房和糜華輪流照顧孩子們,確保他們在旅途中不會感到無聊或不適。他們準備了一些小零食和水,以備不時之需。
正午時分,馬車停在了路邊的一處陰涼處,秦政等人決定讓馬兒休息一下,同時也給孩子們一個活動的機會。阿房和糜華他們帶領孩子們在附近的小溪邊散步,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孩子們在溪邊嬉戲,捉小魚,扔石頭,享受著童年的樂趣。阿房和糜華坐在一旁,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滿足。
傍晚時分,阿房和糜華注意到天邊的云彩開始變得五彩斑斕,夕陽的余暉映照著歸途,給旅途增添了一份詩意。他們知道,不久后他們將到達下一個落腳點,但此刻,他們更愿意享受這寧靜的旅途時光。
隨著夜幕的降臨,馬車終于抵達了預定的客棧。秦政在幫助阿房和糜華幫助孩子們下車,然后一起進入客棧,準備在這里休息一晚,為接下來的旅程養足精神。
而在這一路的行程之中,秦政也是知道現在并州與幽州的主人就是自己的弟弟——秦文,而前幾年自己弟弟大婚的時候,爹娘也被他接到了雁門,所以他也就沒有帶著眾人前往秦家村,而是直接前往雁門。
......
經過連續十數日的長途跋涉,秦政一行人也是終于抵達了雁門。這座歷史悠久的關隘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壯觀,城樓巍峨,城墻堅固,見證了無數的歲月變遷和邊塞故事。
馬車緩緩駛入城門,車輪在石板路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似乎在訴說著歸家人的激動心情。秦政,阿房和糜華透過車窗,凝視著這座他們以后生活過的地方,心中涌動著復雜的情感。
"我們終于到了,阿房和阿華。" 秦政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沙啞,以及一絲期待。
......
馬車在城中緩緩前行,最終停在了秦府的大門前。秦政和阿房以及糜華率先下了馬車,隨后糜竺,糜芳,呂不韋幾人也從馬車內下來,孩子們也興奮地跳了下來,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秦政上前敲響秦府的大門,隨著秦政的敲擊,大門緩緩打開,一位老管家迎了出來,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而這人也是秦家村里秦任好的管家,在幾年前秦文回去接長輩來參加自己的蔡琰的婚禮時,跟著秦文一同來雁門的人之一。
"大少爺,您終于回來了。" 老管家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顯然對于秦政的歸來感到非常激動。
秦政微笑著點了點頭,"是的,張伯,我們回來了。" 他轉頭對阿房和糜華說,"這是張伯,從小看著我長大,對我們秦家忠心耿耿。"
阿房和糜華禮貌地向張伯行禮,張伯連忙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