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的回歸,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畢竟大家都在忙活著打掃各家的衛生,還有村里的衛生。
“哎,你說,這好端端的,怎么會有領導來檢查啊。”
“好像是村長給請來的,也不知道為啥。”
“能為啥呀,還不是沖著譚老師來的,你想想咱們地里那好大一片的冬小麥,嘿嘿,”
“對,對,對,咱們村以往可沒有這架勢,現在到底是不一樣了。”
“那可不,自從譚老師到了咱們村之后,那好事兒是沒斷過。”
“嗯,要說起來,這譚老師還是立鐘那孩子給帶回來的,要不然人家譚老師這么個大教授上哪里知道咱們看山村啊,這疙瘩也就在咱們鄉里能叫的上號。”
“可不是,還有那養雞場,也是人家立鐘給建起來的,就現在,咱們村每戶能多分五塊錢呢,還不用多費糧食,可比以前自家養雞劃算多了。”
“就是,我那小孫子,一天一個雞蛋,現在身子骨可好多了,年前年后的,愣是沒個感冒發燒啥的,秋生都說這孩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說話的是錢紅梅,她家就兩個兒子,都已經成親快十年了,孫女生了足足五個了,三年前老二家的才給她生了一個孫子,結果,懷孕的時候沒養好,孩子又早產,生下來比小貓大不了多少。
這孩子自從生下來就七災八難的,過了三個月就開始吃藥,那是冬天怕著涼,夏天怕曬到,整個脆弱的不行。
整個靠山村都知道這么個小孩,比那書中的林妹妹強不了多少。張秋生幾乎是月月往她家跑,從來沒有意外,有時候一個月要跑兩三次的那種。
本來這孩子只是她家老二媳婦一個人帶著的,畢竟換到孫女手里的話,沒有老二家的上心。
但是自從這小子出生之后,錢紅梅家的兩個兒媳婦又陸續一個人生了一個孫女,這下子,她是更加寶貝這個孫子了。直接接手了小孫子的照顧工作,自己替換了老二媳婦,讓她下地,自己專心在家帶孩子。
但是這孩子的情況并沒有更好,按照張秋生的話說,孩子就是養的不好,缺營養。
但現在的環境就是這樣,錢紅梅家里加上她老伴兒,統共也就五個壯勞力,下面六個孩子要養,靠著村里那些工分,勉強能過,但是想要精米白面地養著小孫子,那就不太可能了。
幸好,林立鐘到了靠山村,為了能正大光明地解決隨時能吃肉的問題,她在村里弄起了養雞場,村里也跟著摻和了進來,這下子家家戶戶都能分到雞蛋了。
一開始是分雞蛋,后來經過村里商量,索性都給賣了出去,每月結算之后,挨家挨戶分錢,這是村里唯一的,不用等到年底就可以分到錢的地方。
村里人要想吃雞蛋呢,可以以成本價從村里的雞場買,當然了,也可以用工分換,年底統一結賬。這成本價是真成本啊,就連工分感覺都值錢了不少。
這是靠山村給社員的福利,不過也有限制,每家每戶每個月都有定額的,超過那個數量,就會按照供銷社的價格交換。
不過,這對村民來說已經很好了,像是錢紅梅家這樣的情況,就解決了大問題了,她家每月必定是要把定額給用光的,這樣自家小孫子就能一天有一個雞蛋吃了。
眼看著小孫子從瘦不拉幾,黃蔫蔫的小猴子,蛻變成現在健健康康的模樣,錢紅梅足足用了一年多,雖然離著白白胖胖還有距離,但是最起碼跟一般的小孩子沒啥差別了,這對她來說,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錢紅梅心里還是挺感激林立鐘的,所以,每次在村里遇到杜玉娟,都要上前跟人好好聊扯幾句,順帶夸一夸林立鐘。
還有那村里有高齡老人的人家,也是受益良多。
人老了,年紀大了,很多食物對他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