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阿蘅又找了常嬤嬤進來。
阿蘅的院子里原本也有不少下人奴仆,不過在她病重之時,有些人被送到管家處重新學規矩去了,還有些人則是拖了關系和銀錢,轉調到了別的院子里去,直到前兩日才補了新人進來。人雖是多了,而且都是溫三夫人特意挑選出來的,可阿蘅對新來的人并不熟悉,因而在有些事情上,她是懶得動用她們的。
去族學是一早就定下來的,溫芙她們滿了六歲后,就被送去族學。阿蘅卻與她們不太一樣,她自小就養在父母身邊,是娘親給她開蒙,后來的讀書認字都是她父親教導的,倘若不是父親認為她應該去族學多認識些人,交上兩個至交好友的話,她或許現在還會在父親的小書房里看著書。
旁人去族學,身邊都會帶兩個丫環,阿蘅原本是想帶著青葉與青蕊一同去的,只是現如今青葉還在她身邊侍候著,可青蕊卻在管家處。如果阿蘅想的話,她當然也可以在新來的丫環們中挑上一個,不那樣做,無非是她不愿意罷了。
即便先前不曾提起,可阿蘅心里默認的人選只有青葉與青蕊的。
常嬤嬤這會兒不在院子里,她到管家那兒去探望青蕊等人,順便想問一下她們什么時候才能被送回來。聽新來的小丫鬟說姑娘找她去,忍不住一路上都在問她“姑娘臉色可還好?”或者“姑娘可有不高興?”
小丫鬟一問三不知。
常嬤嬤看得出小丫鬟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便不再繼續問了。等回了院子,阿蘅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
不等阿蘅注意到她,常嬤嬤就已經氣勢洶洶的上前了。
“我的好姑娘哎,您這是做什么呀!”
阿蘅的院子采光是極好的,在半下午的時候,坐在院子里,只覺得渾身暖融融的。聽得常嬤嬤的話,阿蘅揉著眼睛,軟軟的回道“我沒做什么呀!”
她不過是等人等的有些久了,險些睡著了而已。
常嬤嬤虎著臉,不贊同的看著阿蘅“病才剛好了些,您就又不愛惜自個兒的身體,這么冰涼涼的凳子,哪里是姑娘能坐的,青葉也是的,就不知道提醒姑娘些,也不說讓你從屋里搬個凳子出來,你找個墊子給姑娘墊一下,難道還做不到么?”前兩句還在說阿蘅,后面就全在數落青葉了。
她搖著頭,不禁懷念起青蕊來,青葉到底還是年紀小了些,比不得青蕊穩重大方。
阿蘅沖常嬤嬤笑著,拉著她的手左右晃了晃,說“嬤嬤別生氣嘛,青葉剛才有勸我的,只是我想在外面曬曬太陽,才沒回屋里去的,而且我才剛坐下,嬤嬤就回來啦!”
小姑娘只要一撒嬌,身邊的人便不忍心再責怪她。
這次也不例外。
回到屋里,阿蘅在常嬤嬤的注視下,苦哈哈的喝了一杯姜茶,又喝了兩口水,感覺嘴里奇怪的姜茶味散去了些,這才開口“嬤嬤,我想問問青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呀?”
按照溫府往常的規矩,送到管家那兒重新學規矩的丫環,即便是重新回到原來的院子里,也只能從低等丫環做起,是比不得從前的。而阿蘅話里的意思,顯然并非如此。
學規矩這種事情有長有短,端看送她們去學規矩的是何人了。
常嬤嬤方才便是去問過管事,這會兒聽得阿蘅的問話,她也不怵“大管事說青蕊的規矩已經學好,可若是想要回來當差的話,恐怕還要再過個把月呢!”
阿蘅疑惑“既然已經學好規矩,又為什么還要再過那么久才能回來呀,就不能讓她們早些回來嗎?”
“姑娘有所不知,按照咱們溫家的規矩,送到大管事那兒學規矩的丫環都是一批又一批的,離開的時候也是如此,并不是誰先學好了規矩,就能先離開的。”常嬤嬤給阿蘅解釋著,她知道姑娘往日里對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