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若是有疑問,問到她的身上,她總是會不厭其煩的給人解釋,是個很好相處的人。最重要的是,她對自己認定的朋友一直都是掏心掏肺的。
溫芙和溫蓉一直覺得阿蘅太過容易上當受騙,若是能多一個人在她身邊幫忙出謀劃策的話,對她也會是一件好事,而席柔便是她們為阿蘅物色來的人。
恰好席柔還與她們有著一層親戚關系,將來也是會常住京都的主,這會兒她還暫住在溫府之中,這樣的人當然是最適合留在阿蘅身邊的。
只是阿蘅一直不能理解她們的心思。
阿蘅不是沒瞧見溫芙與溫蓉欲言又止的模樣,她端起書桌上的茶杯,抿了口杯中還剩一點余溫的茶水,勉強穩住了情緒。
繼而開口道“反正二姐姐、三姐姐,你們也不用到我面前來充當席柔的說客了,不管她是多么好的一個人,反正我和她最好的狀況就是維持陌生人的關系,互不打擾就是最好的了。姐姐們要是閑來無事,想要找我聊聊天的話,我肯定是掃榻相迎的,但如果是為了別的什么人的事情的話,那就恕我不得不端茶送客了。”
溫芙與溫蓉神情復雜的應了。
內心深處自然是不想就這么簡單的放下這件事情的,可瞧見阿蘅堅定的神情,再看到她的指尖已經在摩挲著桌上的茶杯時,便也只能跳過眼下的這個話題了。
阿蘅心說……原以為這一次姐姐們會自始至終的站在她這一邊,結果她從濰州走了一圈回來后,京都的許多事情又按照原本既定的命數發展了下去,怨不得旁人,她也不想怪罪自己,只能暫且走一步算一步了。
其他的事情都只能算是小事,只要最后阿兄還有爹娘的命數能被改變,就是最好的結果。
與此無關的其他所有事情,都不過是小事一樁。
心中定下了未來的基調,阿蘅行事也變得更加穩重些。
臨近年關,溫府之中的年味變得更加濃郁了些。
府中來來往往的下人總是格外的忙碌,阿蘅原本還會帶著丫環去花園走上一走,但她每次都能‘恰好’遇見溫芙與溫蓉姐妹倆,以及站在二人之間的席柔。
她是不大喜歡看見她們三人姊妹情深的模樣,那總會讓她想起溫如故的某些記憶,記憶中的她自己是孤苦伶仃,她念著的人和念著她的人,都已經所剩無幾,連帶著都沒了再活下去的期盼。
年關既是一年最后的一段時間,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阿蘅是希望自己能夠高高興興的,而不是整日都陷在無望的記憶之中,仿佛一點盼頭也沒有似的。
故而她已經習慣留在自己的小院之中,每日除了會去祖父和娘親請安以外,再沒有其他的理由能夠讓她出得院門。
時光一晃,就已經到了除夕夜。
溫府四房的人都聚在了溫老太爺的院子中,這大約是幾年以來,人最齊全的一次。
往年的除夕夜,阿蘅等人都是留在祖父的院子中守夜,從未出過府去。只是今年她們的守夜才剛剛開始,就有人敲響了溫府的大門。
來人是當今身邊的侍衛,說是陛下準備帶著太子出宮體察民情,請溫老太爺帶上一些人與之同行。
說起來,帝師并不僅僅指代溫老太爺一人,但在所有的帝師之中,唯有溫老太爺最得當今的信賴。這不,當今想要出宮游玩之時,心中想到的第一人也還是溫老太爺。
帝王的榮寵有時候也是讓人很難以消受的一件事情。
溫老太爺得到消息的時候,天和帝與太子仍在皇宮之中,還未曾出得宮門,他換了一套出門的衣裳后,又在自家晚輩中查看了一番,視線從幾個兒子的身上轉移到了孫輩的身上,既然陛下要帶著太子一起出宮,那他是不是也要帶上兩個與太子年歲相仿的孫子過去呢?
太子的年歲并不大,與他差不多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