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唐庸覺得有必要就皇帝近年那些不得人心的舉措進行一番深入的交流。
在他心里,皇帝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知道怎么治理好自己的江山。
所以前些天那些官員找上門時,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皇帝不等他開口,便道:“你在東南立下這么大的功勞,卻沒人知道,你心里不會埋怨朕吧?”
唐庸微笑道:“微臣明白陛下的顧慮,請陛下也相信,權勢和名望于微臣而言不過浮云。”
皇帝點頭道:“你東南捷報不斷送回京,倩妃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幸虧當初朕聽了倩妃的話,不然東南抗倭還不知要抗到什么時候去!
不得不說,你這仗是打得真漂亮,要是滿朝文武都有顯圣公這樣精明強干,可以給朕省去多少煩惱!”
唐庸沒有答話,半晌后才看向皇帝道:“陛下,微臣可以問為什么嗎?”
皇帝臉色變了變,良久才嘆了口氣道:“你可知朕登基這幾年過得有多么辛苦嗎?整整四年,朕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就怕被太上皇和靜王抓住錯處,借機發(fā)難……
那幾年,朕雖是天子,可自認為比一般貧苦百姓都要過得更壓抑,更痛苦,多少次都以為自己要支撐不下去,可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
靜王被捕入獄的那一天,朕仿佛獲得了新生一般,甚至感覺連空氣都是甜的,朕也想好好休息一下,朕真的是太累了……
可惜老天爺卻偏偏與朕作對,朕剛選妃,就連連降下災禍,打了朕一個措手不及,而滿朝文武都是酒囊飯袋,竟無一人可為朕分憂,朕……朕也想過幾天好日子啊!”
皇帝被太上皇和靜王打壓多年,獨攬大權后想放縱一下自己,這可以理解。
可惜靜王雖然倒臺,民生卻依然凋蔽,遠遠不到皇帝可以肆無忌憚地滿足私欲的時候。
唐庸不欲拆穿他,只道:“微臣游歷多地,知道天百姓食不裹腹的大有人在,以陛下天縱英才,當可造就大華盛世,那時百業(yè)興隆,不僅陛下,恐怕全天下百姓都要大興土木,歌舞升平。”
皇帝沉默了片刻后,道:“你打算什么出兵倭國?”
又道:“國事艱難,顯圣公的倭國之行或許可令我大華萬象更新。”
唐庸道:“半個月后微臣便和徐將軍一同離京。”
他想了想,終于道:“陛下,請以天下蒼生為重,天下蒼生也必不會負你!”
皇帝微笑道:“朕已經四十有八了,顯圣公……”
他似乎還有話說,只是沒有繼續(xù)說下去了。
而唐庸的心在這一刻猛然沉了下去,皇帝是想說,他都四十八了,再不享受享受就老了?
可他是皇帝!
他的一舉一動都干系著江山社稷,都關系著無數百姓的生死存亡!
唐庸肅然道:“陛下的安樂和百姓的福祉本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并不沖突。”
皇帝深深地看了唐庸一眼,沒有再說話。
許久之后,他才平靜道:“朕自有分寸。”
唐庸離宮后,心前多少有點壓抑,眼前皇帝的確讓人感到陌生,至少一改以前他在唐庸心中胸懷天下的形象。
但是他無可奈何!
他現在想的只能是迅速平定倭國,向華朝輸送資源,給百姓以有喘息之機。
此刻他還懷著一種報恩的心理,只要他給華朝奪來足夠的財富,皇帝就能安享晩年了,百姓也能生活富足。
他沒有從正門進府,反而翻墻進了后花園,坐在亭子里發(fā)呆。
有時候他會生出一些奇怪的想法。
比如他的日子實在比皇帝過得舒坦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