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九月一號,雷小開學,馬龍沒讓家長送,自己背著個小軍用挎包就跑到學校報到,前世,一直到高中畢業,馬龍一直用的都是這種小挎包,每天用到的書才會拿回家里,其他的各科書都放在學校書桌里,等到上了高中,在學校做學校發的習題試卷,家里用自己買的其他學習資料。
插班到六一班,這個小學從五年級開始就固定了班級成員,老師也是跟班上來的。小馬龍雖然歲數比正常年紀小兩歲,但勤鍛煉,有意識的均衡足量營養攝入,身高跟班里別的同學看不出區別,還反而屬于個高的那批。
跟老家一樣,開學也是開局大掃除,然后進了班,別的同學交作業,然后領新書,馬龍沒有作業,只領書。待發下書來,一看版本跟老家一樣,都是人教版的,語文、數學、思想品德、音樂、美術、歷史等。再看課程表,在書籍之外還有體育、勞動課,在這個年代,京城的小學也沒開英語課,不過馬龍家里已經買了不少各類英語學習資料,重點是把很多遺忘或是沒掌握的單詞、詞組、用法等趁著現在的強悍記憶力,趕緊都記下來。
因為馬龍是插班生,在老師點完名后,讓馬龍進行自我介紹,
“我叫馬龍,來自災區,也是英雄的涅盤之地鳳凰市,76年生人,今年虛歲十歲,因為父母在這邊工作,暑假剛轉過來,沒什么特長,學習還算過得去,很高興認識大家,謝謝!”馬龍的介紹很簡單,不過年齡確實讓班里同學感到不可置信,比他們小了兩歲好不好,這個頭長得,能跟得上嗎?不過大伙都沒有吭聲,只是帶著善意的鼓掌歡迎。
開學第一天就是半天課,馬龍做完自我介紹后,老師講講話,安排些事情就宣布放學了。根據回家方向,同學們分成幾隊,然后在路上,再分別離隊回家,沒有后世那種一放學家長圍滿接孩子的景象。
回到家,馬龍掏出學校新發的書,想了想,為了不顯得另類,還是遵照老師要求,把所有書都包了牛皮紙書皮。然后用鋼筆劃線,寫上班級姓名。再然后,把書又都裝進書包,拿起吉他彈了會兒,然后想了想,找出之前買的曲譜本,開始寫(抄)歌譜曲。剛開始,寫寫畫畫的比較亂,一邊寫還一邊彈,然后再改,慢慢的,譜曲順當了些,再填上歌詞,到下午再趕到餓了的時候,已經寫了七八首。第一首就是《同桌的你》,印象里這是94年高才子發布的歌。
感覺到餓了,馬龍跑到了新街口路邊吃了碗面,回來就拿起英語詞典背單詞,感覺會了就默寫在自己制作的一個生詞本上,這個生詞本已經是第三本了,厚厚的英語詞典也背了四分之三。以后再重復背幾遍,詞匯量基本上上大學都夠用了。
已經快九點了,天也黑了有一會兒了,老爸摩托的突突聲傳來,隨后老媽小姑的說話聲也傳了過來。看來還是在討論著分給她一個鋪子的事。然后風風火火的三人吃了一頓水煮掛面打鹵涼面,老媽又開始做起工作。
基本意思是小姑也十八了,現在已經能獨立挑起一個店鋪了。這樣把以前的念頭重新拾起,老媽要把一個鋪子徹底交給小姑,讓她獨立經營。還是老爸幫她上貨,也可以自己選貨,總之幫扶到位。說了很久,老爸也在旁邊勸解,讓她試試看,不行再交回來,小姑總算答應了試試看。
老馬又對馬龍說,“之前找的那個中介給在銀錠橋西偏北的位置給找了一個院,還不小,有臨街門面,不過要價挺貴,得小五萬,而且還有租戶沒到期,問咱要不要。”現在京城的人越來越多,房價也慢慢漲起來了。
馬龍聽聞,說“那就等周末去看看吧,老爸,你再讓他看看相鄰相近的房子院子的,若有就一塊看看。”
老馬點頭應下。不過,小姑又提到說,以后就住大北窯那邊了,時間有個早晚的,就別老往這跑了。看來真的對自己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