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臉一紅,這都被催相親了,有點丟人呀。三叔比馬龍大13歲,今年都26歲了,擱老家,孩子絕對都會打醬油了。
不過他當年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當兵、轉業上班、進修中專再重新上班,忙著做工程,慢慢升職,一轉眼就這歲數了,他還有點不自知呢。
老媽一通輸出,三叔也就沒發反對,等著大嫂安排就是了。
等到了周末下午,中午前出去相親的三叔居然直接把人給領家來了,看來是雙方都看對眼兒了。
女方身高約1.65m,身材秀麗,面容姣好,長得白白凈凈的,說話顰笑間卻是干脆又溫柔。
很快兩人就處的如膠似漆,馬龍都好幾天沒見三叔回家吃飯了。一直到了臨近春節,又要回家了,三叔才戀戀不舍的回家集合。
都說是好事成雙,果然,一個寒假的時間,這小叔子、小姑子都脫了單,老媽回去有了交代了。
又是臘月二十八,又帶著莉安娜,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回到了鳳海老家。
真到了老家,只是把莉安娜丟給了李莉姐妹,就跑去了鳳龍產業基地,D-18T已經試制成功了,正在進行測試。
而鳳龍的合金鍛造工廠也已經建設完成,這次馬龍過來就是看鍛造工廠的最重要設備:六萬噸鍛壓機。
這時候蘇國的鍛壓機最大也就7.5萬噸,馬龍拿到他們的全套鍛壓技術圖紙及人才后,若不是目前夏國的液壓及油封等基礎技術還比較薄弱,再加上時間比較趕,或許比7.5萬噸更大的模鍛壓機也能生產出來。
后世夏國自己生產大飛機時,用的二重模鍛壓機也就是八萬噸的,卻也是當時世界最大噸位的。所以此時的六萬噸模鍛壓機的研制(試制)成功,引起了眾多重機、造船、汽車等業內相關人士的轟動,紛紛過來取經,尋求技術支持,或準備購買整套設備。
而鳳龍的下一個模鍛壓機生產計劃則是7.5萬噸,和蘇國的噸位平齊,這需要國內其他相關企業的共同攻關。建好后先放在造船廠鍛壓廠,后續才是供應其他單位的各類模鍛壓機。
鳳龍特鋼以及其他合金公司生產的各種部位的材料也已準備就緒。現場演示的第一個部件是鍛造AN-218飛機起落架關鍵鍛件——主起外筒的過程。
隨著鍛壓車間指揮長的一聲令下,只見在操作師嫻熟的操作下,機械手從高溫箱里緩慢夾起一個類似Y字形狀的鍛件,它渾身散發著橙色的光,一股熱氣襲來,隨即,機械手將其送至10多層樓高的模鍛壓機的鍛壓臺。
“轟”的一陣響聲之后,鍛壓臺面合攏,伴隨著不斷飛濺的火花,一簇火團從縫隙中“嘩”地蹦了出來。操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鍛壓臺,鍛壓臺臺面緩緩張開,一個用于安-218飛機起落架的,寬1.2米、高2.8米、重達1.6噸的大型重要鍛件——主起外筒就誕生了,整個過程3分半鐘,但鍛壓成型只需要幾秒。
主起外筒再和另外鍛造的1.5米長、1.4米寬、重達700多公斤的主起活塞桿連接,就基本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安-218飛機起落架。
西江過來的航空鋁合金經檢測合格后,已經開始在場內分類堆放,待起落架鍛件完成后,就進行鍛壓模具更換,然后進行水平、垂直機翼的部件鍛造,而后才是機身各段的模鍛加工。
之所以如此安排工序,則是因為首次鍛壓作業,要從小件到大件,從平面到曲面,逐步加大難度,也逐步進行檢測手段的熟練和完善。
看著整個鳳龍產業園各基地、各模塊正在逐步完善,而原來準備給鳳龍科技的環形建筑鳳龍產業園綜合指揮部,里面還暗暗隔開了整體圓環大約八分之一的位置,給了大會戰指揮部,作為綜合全國之力完善大飛機、大輪船項目的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