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京城,馬龍約了莉安娜一家吃飯。此時的蘇國的烏蘭,安225飛機已經去年11月制造完成一架,并于次月首飛成功,現在正在建造第二架,但蘇國的經濟已經更加惡化,第二架的制造過程是起起伏伏,眼看就進行不下去了。夫科斯基已經在著手復制資料圖紙等,但家族有些人還想待價而沽,不想交給馬龍。
馬龍聽了斯基的話,馬龍決定先放一放,別太殷勤主動。不經歷些挫折,還覺得自己很行。
鳳龍科技傳來好消息,黃仁旭見過了他的老鄉,正供職于imb公司的林丙堅。林在那里的職務已經到了天花板,再優秀也不會再有任何升職空間,這種情況要么躺平,就這么干到退休,要么就是自己創業當老板,還有就是去華人老板的企業。
但自己創業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在高精尖行業,這需要堅定的決心和過人的魄力。顯然林本堅不想破釜沉舟自己闖,所以最后的選擇是找個華人企業發展。
而這時候黃的出現給了他一個選擇,目前還在猶豫,不過既然猶豫就是有可能,那么祝曉月出馬去一趟吧。
就這樣,祝曉月親自去了米國一趟,動之以情,曉之以利,很干脆的直接把林給接到了京城鳳龍科技總部。
九月五號,周二,大學報到最后一天。馬龍一大早就約著朱文正,每人一輛自行車,斜背著軍綠小挎包,馱著個大提包到校報到。而他老姐朱文秀,則是他老爹親自派車跟著送了過去。
馬龍老豬繞過了迎新人員,一道去辦理了入學手續,然后拎著學校發的被褥蚊帳等,就此分開,分別去找分好的宿舍。
四人間,上鋪下桌布局,床上已貼好了名字,馬龍最后一個報到,其余三個也都是今天到達。四人把各自床鋪鋪好,就開始了自我介紹,都是信息院的。
張軍輝:18歲,遼省鞍市人,軟件工程專業。趙志慶:17歲,浙省杭市人,微電子專業。王朝強,18歲,陜省長安人,信息工程專業;馬龍:14歲,冀省鳳市人,信息工程專業。
他們三個自我介紹時還有點自我矜持,都是各省市的佼佼者,誰還不是鄉親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可聽到人高馬大的馬龍居然才14歲,都繃不住了,一聲聲國粹冒了出來,
“艸艸艸,這都行?幾歲上學?特招的?校長你爺爺?”
各種不同的問題也隨之蹦了出來。可當得知馬龍的高考分數時,就都不說話了,這幾個最高的那個,趙志慶,杭市第三名,才考了689分,而王朝強,則是憑著體育加分才666分,長安第五名,張軍輝,671,全市第一名。可跟馬龍的745相比,感覺差了一個數量級。
馬龍見他們的表情,好像一口氣突然卸了,然后了無生趣的樣子,趕緊打著圓場,活躍著氣氛。
“幾位哥哥,分數不重要,咱為的不就是能進清大上學嗎?只要能上,還比分數干嘛,在得看以后的學習過程了,就像咱來學校一樣,趙哥最遠,可能坐飛機來,王哥稍遠,可以坐火車,張哥稍近,長途汽車也行,而我暫時家在京城,騎自行車就來了。可是什么交通工具重要么?來到學校報到就達到目的了。是不是三位哥哥?”
說完這話,那幾個也有點不好意思了,他們也僅僅是一時的念頭,都是當地當時的扛把子,結果到了學校一看,泯然眾人矣,比自己優秀的人有的是,一時接受不了而已,不過想開了就很快恢復了。再加上讓哥幾個里年紀最小的人開導,丟份兒呀。
幾個人很快就又瞎聊起來。先做大學寢室第一件事:按年齡排座次:張軍輝三月老大,王朝強六月老二,趙志慶老三,馬龍老四。
幾人在站在一起比了比身高,然后挨個報出數據,張軍輝186,王朝強185,馬龍暫時184,趙志慶179。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