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公歷1995已經到了二月,但國人心中的95年過了春節才算正式開始。
現在的交通比較方便,很多過來的實習生在春節前還是有很多人回家了一趟,馬龍特批,這些還沒怎么賺錢的學生全部可以免費乘坐鳳龍航空的航班到達他們家鄉最近的機場,且回來也一樣提供免費機票。
就這一條,就讓這些學生深感海區、鳳龍集團對他們的重視,所以一個個過了節之后,沒有像其他大學生一樣,到了開學日期才離開老家,而是基本都是破了五,在三六九出門走的初六出行,全部按時返回了自己實習的各個部門、單位。
從1994年七月開始,海區或者說鳳龍集團,總共從全球招收了一萬多名畢業生、實習生。這其中國內的生源占了80%左右,而從全球其他國家招收的畢業生或實習生當中,華裔的又占了80%。
這些華裔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國內各大高校出去的頂尖學霸,前世他們大都留在了歐美國家,少部分回來,有個稱呼就是“海歸”,成了當時的頂尖人才的象征。
而海區這一招,就給弄了2000人回來,可想而知這些人會給海區,給鳳龍集團帶來多大的助力。
而馬龍還不會就此止步,每年還會繼續招聘,同時從歐美各大院校、研究院、企業等地的挖人活動也不會停歇,慢慢的,將海區打造成人才高地,這才是馬龍人才建設的最終目標。
有點兒無恥的說法,那就是被人培養,馬龍使用,但歐美那些不也是這樣么?以后清北有個什么說法來著,米國名校的預科班?米國人才的輸送地?差不多這個意思吧。
現在馬龍就準備讓歐米成為給他海區培養人才的培訓機構,中轉基地。看看誰更狠,玩兒的更高端?
其他的則以原聯盟裔的居多,畢竟他們對于海區有著天然的地緣親近感,另一方面,海區各個部門單位有諸多的他們同族人在這邊工作,他們到來時就完全沒有了孤單、隔離感。
這一萬多名新員工、實習生一下子就充實到了各個管理部門、研發部門,大大填補了海區各口的人才缺口,同時也使得這些部門、單位的綜合實力大大加強。
隨著人才的逐漸增多,馬龍不僅僅在設崗招人,甚至會因人設崗,這不,像生物方面,因為回來的人才中有這類高科技人才,所以馬龍專門成立了鳳龍生物化學公司,簡稱鳳龍生化。
鳳龍生化僅是研究人體所需的科技,也會進行其他動植物的基因類研究。米國不是有個著名的孟山都農業生物公司么?西德不是也有個著名的拜耳公司么?現在鳳龍生物就有了同樣的配置,等真正出成果的時候,馬龍也會參照他們的套路,去他們國家推行咱們的種子、農藥、化學制品等等。
學以夷技以治夷,以后他們還敢到處收買國內的無恥公知,宣傳他們的那套理論不?我讓你們主動先來抗議我才行。這就叫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當然這樣的事情并不少,只要有人才提出研究方向,上報海區專門增設的產業促進局,簡稱產促局,那么經過論證查重后,很快就會給出結果。
若是鳳龍集團現在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研究甚至生產,那么這個人才很可能就會被調進該部門去工作,同時保證其創新研究的權利。
若是沒有,則會論證其合理性、可行性等等,同時也不短視的簡單憑其投入產出比來評判是否通過,而是綜合考慮,哪怕只是某些片面的領先,也可能獲批。
而若是不能批復,則會匯總上報給馬龍這里。因為馬龍知道很多后世的科技走向,現在看不明白就給忽視了,萬一有對將來意義重大的,現在看來是無稽之談或毫無用處的技術呢?
盡管馬龍重點看不獲批的項目的做法讓很多人不理解,但馬龍也沒準備向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