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沒有人回答他的這個疑問。
在繼續參觀的過程中,在一處地下管廊維修工地,他們才真正看清了海區的地下管廊內部構造。
現階段,哪怕是西方發達國家,大街小巷也豎滿了各種線桿,電線、電話、有線電視等等。
而海區這邊,卻是水、電、燃氣、供熱、通訊、電視等等,全部走的地下管管廊,然后在通過地下管線直接聯通路燈等公用設施,及直接入樓、入戶。
地面上干凈整潔,樸素簡約,讓人看了心情都感覺好上了許多。
路燈桿在本次地震中有很多受損的情況,但維修工人已經到位,正在緊張的維修當中?;蛟S過不了多久,隨著天色變暗,路燈也該陸續開始亮起來了吧。
終于在幾處嚴重地面錯動帶那里,樓房已經嚴重歪扭,雖然整體框架還在,不過顯然已經無法居住,也沒有再搶救扶正的價值。所以現場有破碎錘開始進行房屋的拆除工作。
但從拆除的難度中可以發現這里的房屋有多堅固。房子不僅內外有保溫隔熱層,承重墻中間也增加了一層不影響強度的這種材料。
而更讓人覺得佩服的是,上下樓層中間的樓板,絕對不是其他地方的15厘米以下的厚度,而是目測最少有三十厘米。樓板上下也有同樣的保溫隔熱設計。
或許這樣看來,海區統一建設是對的。若是誰自家建房,或許僅僅這些材料都是一個高昂的費用吧?或者自己建設時,為了節約,肯定會按別處的標準,大規??s減建筑尺寸,節約鋼筋,減少保溫隔熱材料的運用。
這跟馬龍的初衷可就不符了。
這樣設計,可能施工起來難度要大些,但在確保建筑堅固的同時,保溫隔音效果絕對優秀。
看著強烈地震中表現如此出色的海區管理、地方建筑,救濟署、觀察團、以及隨行記者們都忍不住的一陣羨慕,要是自己也能住上這樣的房子就好了。
不過,這并非不可能,在海區的很多旅游或體育發達的城市、景區附近,海區建設了高端豪華但極其昂貴的別墅和高檔公寓,你可以去租住。
當然也可以去住各類高檔或平價的賓館。但若沒有海區工作證,或是居住卡,想在這里平價入住普通住宅是不可能的,不通過過專門的房管部門租住別人的,租客和戶主都會收到不同類型的處罰。
為何限制這么嚴格?首先,房子是公家的,有權決定給誰使用。
第二,馬龍不想讓職工、家屬從房子上賺一分錢,這就避免了什么炒房、炒租金等情況的發生。
反正只要海區常住人口,鳳龍集團都有安排,那么臨時外來人口只能是兩個選擇,租高檔別墅、公寓,或是住酒店。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那別人私下租出去,你能發現?
還真能發現,因為海區所有分房子都有人會定期上門進行各項服務,若是發現房內居住的不是等級的戶主或是家人,則會到地警署查詢有沒有登記,因為親朋好友過來居住是要求必須登記的。
若發現不是,則會迅速反饋到上面。而后上面就會啟動各項調查,并針對不同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措施。
這樣下來,海區就能有效的避免外來流浪人口大量涌入,尤其是那種像國內羊城的某色人士一樣,居然形成了小勢力,在這里簡直不可能,不管你來多少人,只要不是海區同意接納的,肯定會被驅逐消滅的一干二凈。
對于海區的風俗習慣,不論在何地,馬龍都提倡外來人口入鄉隨俗。你可以有自己的信仰、習慣,但僅限于自己家里,海區不設任何宗教設施。
在外就餐,沒有專門的什么教的專用窗口之類的。因為在進入海區的第一步,海區的簽證官就會專門有一個聲明:進入海區,不允許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