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字的研究》這本書,
以一起離奇命案為引子,緩緩鋪開了一幅驚心動魄的偵探畫卷。
故事發生在一棟無人居住的公寓內,一名男子離奇斃命。
福爾摩斯、華生及警視廳的兩位警官一同前往勘查現場。
福爾摩斯通過觀察判斷,斷定死者系中毒身亡。
且此案背后隱藏著深重的仇怨或情感糾葛。
他進一步抽絲剝繭,推理出了兇手的身形特征、外貌習慣,及職業背景。
但是,案情并未就此止步,死者的秘書兼同伴也死了。
是被同一兇手以利刃刺中心臟而亡。
福爾摩斯利用兇手遺失的金戒指作為誘餌,卻沒能抓獲兇手。
再次精心策劃,終于將兇手抓獲。
兇手是一位名叫侯波的車夫。
侯波在被捕后,向福爾摩斯他們講述了他的故事。
他愛過的那個女人及她的父親在沙漠中被摩門教救起,從此跟隨在他們身邊。
后來兩個摩門教長老的兒子(那兩個死者),強娶了那個女人,并殺死了女孩的父親。
從此,侯波便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復仇之路。
與那兩個惡徒展開了一場跨越十幾年的生死追逐。
在這場漫長的較量中,侯波不幸罹患血管瘤。
不過他在最后終于抓住了他們的破綻,完成復仇。
最后,侯波在被捕后的第二天便因病離世。
福爾摩斯把所有功勞“讓”給了兩位警官。
《血字的研究》這個故事很精彩,可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福爾摩斯這一角色,他并不以“偵探”自居,而是自視為一位“偵探顧問”。
換句話來說,就是偵探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來請教福爾摩斯。
這逼格,絕對地拉滿。
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嗤之以鼻,認為是在吹牛逼。
當看完《血字的研究》后,有人閉嘴了。
不過,還是有嘴硬地認為福爾摩斯沒法跟波洛比。
霍德華和高橋信也兩位大佬看完《血字的研究》后,心中掀起了難以平息的波瀾。
尤其是對福爾摩斯的基本演繹法癡迷。
這簡直就是為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好多人都發現了福爾摩斯的與眾不同。
有人甚至開始嘗試,將基本演繹法應用于解決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之中。
結果發現,出奇的好用。
層層剖析,精準定位,最終揭示了問題的核心所在。
福爾摩斯也正式進入廣大讀者的視野。
“還行吧,不過與我的波洛還差了點!”
“案子算是有看點,偵探水平也不錯,但只能算是沒翻車!”
“我感覺就是爽文的節奏,福爾摩斯居然是偵探顧問,這設定,就是爽文主角的設定!”
“寫案子就好好寫案子,別沒事裝逼!”
……
盡管波洛的形象已先入為主,使得眾人對福爾摩斯的到來略顯排斥,不愿輕易接納。
但福爾摩斯的與眾不同,又讓人無法忽視。
人們內心深處其實陷入了矛盾與糾結之中。
既受舊有印象的束縛,又無法抗拒新奇的吸引。
究其根本,這些人糾結的原因,是因為心中的那點傲嬌。
許參也看到了網上大家的反應。
“給你們加把火!”
說著,許參在電腦上敲下了《夜的第七章》。
沒錯,許參要把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