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常遇春的關系,朱元璋一直對常茂、常升兩兄弟特別照顧。
常茂、常升自小在大本堂讀書,十三歲就充任勛衛(wèi),入宮伴駕。
常遇春逝世后,朱元璋冊封常茂為鄭國公,食祿兩千石。
并頒發(fā)世券,讓鄭國公一脈世襲罔替。
朱元璋還親自賜婚,讓常茂娶了宋國公馮勝的長女。
相比之下,同是庶長子的鄧鎮(zhèn)襲爵之路,就變得十分坎坷。
常家的長女是第一任太子妃,常遇春下葬時,朱元璋用龍袍給他作壽衣。
還命宮中畫師,為常遇春畫了一幅五爪龍袍的畫像珍藏在御書房。
朱元璋淚流滿面,親自為常遇春賦詩一首‘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
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濕。’
朱元璋萬萬沒想到,從小看著長大的常茂不過短短幾年時間,竟然會墮落成這般模樣。
朱元璋心中的憤怒之情,可想而知。
“這常茂結交胡惟庸,以討其生母誥封。又奸淫將士的妻妾,與庶母通奸。”
“還放縱家奴盤剝市井小民,更有甚至當街強搶民女……”
“這常茂行事與禽獸無異,咱要親自動手活剮了他。”
望著書房中,掛著的那幅常遇春畫像。
朱元璋不由得失了神,想起那個粗布麻衣的昂藏漢子,躺在山間小路。
對他發(fā)出爽朗的笑聲。
‘朱重八,給我十萬兵馬,我常遇春就能縱橫天下。’
‘保證打的那幫子韃虜一個個哭爹喊娘,跪下來叫我常爺爺。’
在采石磯一戰(zhàn),常遇春實現了他的諾言。
常遇春乘一葉孤舟上岸,單槍匹馬殺入上萬人的元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
見朱元璋望著常遇春的畫像,一動不動發(fā)著呆。
朱樉知道老朱在這件事上,八成是心軟了。
常茂雖然是太子鐵桿,好歹曾經是一起長大的發(fā)小。
朱樉開口求情道:“老頭子,這常茂做的事雖然天理不容,不過念在他有丹書鐵券的份上。”
“就饒他一條小命吧。”
在朱樉順水推舟下,朱元璋點頭同意道:“看在遇春的份上,咱饒他一條狗命。”
隨即話鋒一轉,朱元璋沉聲道:“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傳朕的旨意:將常茂削爵為民,收回其丹書鐵券。貶常茂為龍州衛(wèi)指揮使。”
看在常遇春的面上,朱元璋語氣一軟道:
“讓次子常升承襲開國公爵位,并告誡他安分守己,勿忘前車之鑒。”
換了其他人,直接被褫奪爵位,全家一起下獄。
朱元璋看在故去的常遇春份上,決定給常家最后一次機會。
可以說在太子妃常氏,皇太孫朱雄英相繼離世之后。
整個常家及其分支藍家,跟朱元璋已經漸行漸遠。
大明第一猛將常遇春留下的最后一點香火情,在此時此刻煙消云散了。
朱樉不禁感嘆,曾經最有希望成為大明第一外戚的常府。
不過短短數年,竟從云端之上跌落到了塵埃里。
真是造化弄人,世事無常啊。
朱樉還在長吁短嘆時,一直沒露面的東廠督公毛驤,火急火燎地走了進來。
毛驤直接跪地,十分焦急地說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常茂調集了上千名家丁,把守在常府各門。”
“常茂不讓內使進入府中傳旨,并且揚言要覲見陛下。”
朱樉聽完,臉色一變。
這常茂真是狗急跳墻,不知道死字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