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的這一句話直接把沐英問了個啞口無言。
沐英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他根本就沒法回答。
看到沐英沉默不語,李文忠又加了一把火。
“在我們三人之中,要屬你沐英跟隨在舅舅身邊的時日最長。舅舅這個人的性情如何?我相信在你沐英的心里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當年,年僅十二歲的沐英一直跟隨在義父朱元璋的身邊擔任親衛,隨義父一起在四處征伐。十八歲時,沐英被授予了帳前都尉的職務,負責把守南京的大門——鎮江。
一直到了沐英三十三歲的時候,他才奉命與衛國公鄧愈一道去西南征討吐蕃。
沐英在朱元璋的身邊陪伴了有二十余年,親眼見證了這位義父的發家史。
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大頭兵朱重八到一統江山,再造華夏的洪武大帝,義父朱元璋僅僅用了十六年的時間。
義父白手起家的每一步,對沐英來說他都有親身經歷過了。
義父朱元璋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在沐英的心里早就有了答案,盡管他在心中一直都不愿意承認義父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但是他也沒有底氣去反駁李文忠。
看見沐英閉口不言,李文忠嘆了一口氣:“唉,要論忠誠,這普天之下沒有幾人比得上你沐英。其實你沒有說話,說明你的心里已經有了最好的答案。”
沐英是個孤兒,一直將收養他的朱元璋夫婦二人視為世上的唯一親人。涉及到了義父的聲譽,沐英就沒有辦法再保持沉默了。
“當年,驢兒哥私通張士誠一案,有檢校截獲的親筆書信還有驢兒哥府中的家丁作為人證。可以說是鐵證如山,這樁陳年舊案沒有必要再討論下去了。”
沐英的辯解聽在李文忠的耳中,他輕笑了一聲:“你知道阿樉在錦衣衛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去干了什么嗎?”
李文忠剛一發問,沐英腦海中就想到了一個可能,他失聲道:“難道阿樉想為驢兒哥翻案不成?”
“你猜的沒錯,阿樉剛一上任就去錦衣衛的經歷司查閱了歷年的卷宗。結果,你猜怎么著?”
檢校是錦衣衛的前身,第一任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在當年就是拱衛司檢校當中的一員。
沒有等沐英回答,李文忠接著又說了下去。“關于驢兒哥投敵一案的所有卷宗和物證,莫名其妙因為一次庫房失火被燒毀了。當年告發驢兒哥的證人高二在驢兒哥被打入桐城監牢不久,就因為一次失足落水而死。”
沐英再次沉默了,李文忠冷冷一笑:“這就是你口中的鐵證如山。在我看來,應該是殺人滅口還差不多。”
事到臨頭,沐英還是不愿意承認義父會有那么狠心。“可是當年主審驢兒哥一案的是淮安侯啊,淮安侯跟驢兒哥素來無仇,他沒有理由去陷害驢兒哥啊。”
“淮安侯花云龍跟驢兒哥之間是沒有什么仇怨,要是他是受到了別人的指示呢?”
在朱文正出事之前,華云龍位居大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官職僅在大都督朱文正一人之下。
能指使的動華云龍的只有那一位了,一想到這兒,沐英的心中又涼了幾分。
他抱著最后一絲希望,說道:“淮安侯在洪武九年,回京的途中就去世了。驢兒哥這樁案子已經成了無頭懸案,再討論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
“就在阿樉剛想查證這件案子的時候,唯一知道全部真相的淮安侯就死了,你說這件事是是不是太過湊巧了?”
李文忠的話,讓沐英的呼吸聲一滯。沐英深吸了一口氣,才緩過來。
“淮安侯在回京的路上染上了疫病,病故而亡。這件事完全就是一個巧合。”
“既然你不相信驢兒哥也不相信我,我就給你看一樣東西。這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