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我們的確是能夠發上一筆大的了。
隨后,五人走到了石門之前,幾人抓住石門的銅環將其拉開,而后眼前出現的便是一條反光的玉石地面和墻壁了。
這種甬道我們只需要一個手電就可以了,因為在照明之下地面都冒著光,甚至有些地方還刺眼。
甬道的長度在二十米左右,我們一眼就見到了對面的那座雙開的石門了。
順著甬道一直走到了盡頭,在合力將其打開。
隨后,五個人就將手電的光束朝著里面照了進去,而眼前出現的一幕雖然我們心中有了底,還是不免被其震驚了一下。
眼前出現的是一處巨大的空間,此處的空間可以說比正殿還要大出了許多許多,最起碼也超過了七十米,整體是呈現出一個橫向的長方形。
不過,此處空間雖大,但一眼望去此處皆是一面面一米高的圍墻。
而這里的空間以我們此處的入口為中心,朝著左右兩側開始擴散,一眼望去之時,發現這些一米高的矮墻組成了一間間石質的屋子,透過那些一米高的圍墻能看見屋子里面都放置著一些東西。
地面是青石板鋪地,此處不再像正殿那般奢侈了。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身前的是一大片的空地,這片空地一直通向我們左右兩側的盡頭,寬度在十米左右。
幾人身前的正中央,有一條白色的弧形石橋通向對面,在兩側是石柱組成的護欄,橋頭的位置放著一塊方形石碑,其上寫著“通仙橋”三個字。
其左右兩側是大約六米左右極為平坦的深溝,仿佛是一條護城河橫在此處一般。
在這座石橋的對面是一條橫向的白色石道,石道筆直的通向左右兩側的盡頭,而石道對面便是那一面面圍墻組成的石質屋子。
看著眼前的景象,眾人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牛子抬起手電朝著左右兩側照著,同時說道。
“我滴乖乖,這特么也太大了吧,這墓主人可真牛逼啊,居然在地下挖出了一個這么大的空間,這得多大的手筆,花多少錢才能建造出來啊。”
我也是連連驚嘆:“不愧是趙武侯的大墓,此等場面的確是一個超大的手筆了,當真了得。”
把頭點頭道:“的確,這么多年來這應該是我頭一次見到這種超大型的墓葬了,而這還僅僅是用來陪葬的左宮。光是一座左宮就有這么大了,那么右宮與左宮幾乎是對稱的,規格也會如同此處一般無二了。”
此時的方哥和牛子兩人眼睛都冒著精光,牛子道。
“把頭,咱們趕緊過去瞅瞅去吧,沒準能找出幾把戰國時期的青銅劍也說不準呢,萬一是個帶銘文的青銅劍,那特么直接發了啊!”
把頭呵呵一笑:“不用急,青銅劍肯定會有的,而且我現在就可以把話放在這,數量還不會少!”
盜墓風水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