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場景,那一個個人物刻畫的極為細膩,高山、流水、動物、城池栩栩如生,此時的我們仿佛就站在古代當中一般。
我抬頭看向頭頂上方,那塔頂之上呈現圓形,其上描述著日月星辰,那云朵當中甚至有一條龍尾顯露了出來,令人震撼。
地板也全都是由白色的石板鋪設而成,眾人這時不禁轉過了身子朝著身后望去。
在我們身前幾米處出現了兩尊青銅人俑,這兩尊青銅人俑相貌身高是一般無二。
其中,左側一尊青銅人俑身穿長袍,頭戴高帽,腰間懸掛著一枚玉佩,一眼望去如同一位儒雅的先生。
他雙手背負于身后,腦袋微微抬起,神色溫和,臉上帶有一抹微笑,做目視遠方的神態(tài)。
而右側一尊人俑卻是身披甲衣,腰挎寶劍,如同一位將軍一般。
他長發(fā)束起,左手手托青銅盔,右手緊握腰間的劍柄之上,目光凌厲,渾身殺氣四溢。
這兩尊人俑都是一個模樣,毫無意外,這兩個青銅人俑應該就是這位趙獻侯生前時的樣子。
在人俑左右兩側分別是兩個圓形的青銅器,其中一個已經倒下,下方就是入口所在。
順著人俑往后看去,那里出現了兩尊高約一米半的青銅虎。
兩只老虎呈現坐著的姿勢目視前方,看起來是栩栩如生,讓我意外的是,兩尊青銅虎的頭頂上方還盤繞著一條以和田玉制成的玉龍。
這玉龍與青銅虎之間有一個卡槽,兩者是可以分離開的。
玉龍整體以透雕的工藝雕刻而成,成圓形環(huán)繞在青銅虎之上。
玉龍的尾部有一個圓形的玉球,而龍首則是做張嘴的神態(tài)咬住了那顆玉球。
這玉龍的規(guī)模不小,全體的直徑約在三十厘米左右,龍身的直徑在五厘米,其龍身之上雕刻著云紋。
在兩個青銅虎的左右兩側,還有著兩棵高度近約三米的青銅樹,其樹枝的末端掛著一個個小型的孩童,就像是人參果似的。
在向后看去,這里也就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趙獻侯的棺槨。
棺槨下方是一個長方形的石臺,石臺之上還有四條方形的木樁子橫在下面,這石棺就坐落在其上方。
整個石棺通高在兩米半左右,全長在四米多。
其石棺之上共有四組方形格子,其內部滿是S形的龍形圖案。
在其頂端是一個巨大的紅色漆木石棺蓋,這紅色漆木石棺蓋呈現弧形嚴嚴實實的蓋在石棺之上。
在這石棺的后方,也擺放著青銅虎、人俑、青銅樹等物,彼此相互對稱。
看著整座墓室當中的景象,眾人相互對視了一眼之后便點了點頭。
緊接著,我當先朝著那兩個青銅虎的位置走了過去。
這墓室當中,這些青銅器什么的體型太大,我們也沒有什么辦法弄走,唯一能帶走的,就是這個青銅虎頭頂上面的玉龍了。
看了看玉龍之后,我對著牛子和李魁兩人說把這個玉龍弄下來帶走,我們先去看看這個棺槨。
兩人點頭,于是,我?guī)е娙俗叩搅诉@個石棺前方停了下來。
石棺、漆木棺蓋,怎么看都有一種違和的感覺,不過古人的想法多變,這種事情我們也并不好奇,而且,這漆木棺蓋可比大石板要輕多了,這也是一件好事。
抬頭看了看石棺的棺蓋之后,眾人不禁對視了一眼。
緊接著,我對著眾人招呼了一聲之后,眾人便在這個石棺圍了一圈,因為石棺的高度在兩米半,我們只能用搭人梯的方式準備開棺。
兩人馱著一個人,李魁、高強兩人馱著我,孫虎、高隆兩人馱著白文山,而牛子和肥貓兩人則是馱著方哥。
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