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他從今以后就開始懼怕,而是他從今以后就懂得如何收斂。
他當然知道什么叫做語言的藝術,只不過那個時候突然的任性和沖動罷了。
就連張夫子也不得不感嘆,特別是在這家伙,寫出了一篇經過語言藝術加工的策論。
心里無不再次可惜,要是自家徒兒上次交的是這篇,那么這個府案首簡直就是板上釘釘。
不過少年人沖動一些也只是他們的少年意氣,沒有什么值得人詬病的地方。
畢竟通過跟自家徒兒的聊天,張夫子知道徒兒是個有成算的家伙,什么懂得和不該懂得他都懂。
所以他這個當老師的根本也沒有什么不放心,反而打從心底的為自家徒兒感到高興。
這個月的時間過的那叫一個快,特別是在他們每天都學的如此充實的情況下。
不過他們也知道沈舉人就只有這么多的時間,這抽出來的一個月,張夫子都不知道欠了對方多少的人情了。
最后沈舉人離開的時候,還直接讓人把兩個孫兒也一塊打包給了張夫子,讓他也一塊去教導一段時間。
張夫子看著底下的4個徒兒再多加兩個也沒有什么好拒絕的。
要說張夫子本來也要兼顧著學堂,但他因為經常要帶著這幾個徒兒去科考,所以讓族里的一個侄兒。
直接接替他的位置,也就是相當于他們現在的張家村學堂已經有兩位夫子了。
自家那個侄兒,也是童生功名,這些年來一直屢考不中,這才被族里人建議先來這邊教學幾年。
所以張夫子一般,還是很有空閑時間的,村里的娃娃除非是真的要走上科舉那一條路的,不然一個普通的童生當然是夠用。
沈家兩兄弟回到家中,看著自己打包好的大包小包,十分的興奮。
本來還以為要到9月份才能夠去鄉下與他們一同相聚,誰知道竟然提前了這么久。
蘇辰安讓他們隨意選擇想去誰家住就去誰家住,從他家新房子建起來之后,能夠招待客人的屋子也多了起來。
總算不像之前那么拘謹,兩個人一路上嘰嘰喳喳,仿佛不是被他阿爺送出去要去干農活,而是要去遠方踏青一般。
最后兩兄弟更是一點都不帶客氣,決定每一個人的家里他們都要去住一段時間。
阿爺可是說了讓他兩兄弟收完秋收之后才能回去。
所以兩兄弟有的是時間,慢慢的體驗體驗,至于他們要住的第一家當然是蘇辰安家里。
蘇辰安也不推辭,直接帶著張夫子和他們兩兄弟來到了鎮上的烤魚店。
小叔和他爹看到他們幾個帶著同窗好友一塊過來,也是熱情的不行,讓他們連忙去2樓的靠窗那個包廂坐著。
兩兄弟靠在2樓的窗戶邊看著,窗外不遠處潺潺的小溪。
感受著遠處的風吹過來降低了一絲的燥熱,心里還是十分的舒服。
過了一會,就見蘇辰安的二姐,拿著一大壺的酸梅湯走了上來。
這酸梅湯都是井里冰鎮過的,味道絕對好喝又解暑,對方先跟張夫子行禮之后這才跟大家打招呼。
蘇辰安也跟沈家兩兄弟介紹了一下,這是自家的二姐。
大姐的話此刻應該還在藥鋪,兩兄弟看著眼前這個明眸皓齒,一看就是格外靈動的姑娘。都有一些害羞。
沒想到沈兄弟的姐姐長得這么好看,而且還格外的大方。
見到外男一點都沒有絲毫扭捏的模樣,看著就是個直爽的性格。
“來,你們快嘗嘗看,店里不僅有酸梅湯,還有冰鎮的解暑湯,到時候都端給你們來嘗嘗看。”
沈家兩兄弟連忙道謝,至于張明軒他們幾個早就已經跟個二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