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寧絲毫不擔心她的逃跑會給大燕帶來什么不好的影響,本來她這個質子公主去代國,代國皇上就會不滿意,質子公主哪有質子皇子的分量重,大燕送一個質子公主去代國,十有八九在代國皇上心里覺得大燕是在避重就輕,故意偷換皇室血脈為質的概念,哪朝哪代,除非是皇室血脈只有一位公主,否則送去做質子的都是皇子而非公主。
上一世,在還沒見到代國皇上前,原身就被那般凌辱,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質子是公主而非皇子,讓前來接質子的代國將軍很生氣,從而當代國人凌辱原身時,代國將軍才沒有阻止,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真的碰原身,畢竟總不能讓代國皇上吃人剩下的吧。
婉寧合理推測,她跑路后,代國一定會借題發揮,為了不再次打仗,她的便宜父皇一定會痛心疾首、肉疼肝疼的重新選擇一個兒子送到代國當質子。
婉寧幸災樂禍了,她特別想知道這次中大獎的會是哪個兄弟,她挺希望是她那位便宜親哥哥的。
要知道,在大燕和代國一戰中,成王可是在里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王干了什么事兒?他算計了大燕最驍勇善戰的將軍肅國公蕭冥寒,讓肅國公死在了大燕和代國的邊境望城。
成王作為主帥,駐守望城,全權負責和代國的對戰。為了除掉蕭冥寒,在代國軍隊壓境時,成王用滿城老百姓的性命來去取得勝利。他告訴蕭冥寒,他計劃著對內派軍埋伏在城內,對外假裝不敵,讓代國軍隊攻入望城,然后來一個里應外合,甕中捉鱉。
對于這樣的計劃,心中放著老百姓的蕭冥寒自然是不肯答應的,于是乎,為了守護城中老百姓,蕭冥寒公然違抗軍令,留了下來死守城門,帶領少數士兵去阻止代國軍隊,為老百姓撤離爭取時間。
就在城中老百姓撤離的差不多時,當代國軍隊的大部隊即將到來時,當蕭冥寒打算帶著士兵打算撤退時,他的心腹前來報告他,他們的后路被成王堵死了,那時蕭冥寒才知道,原來成王從始至終想要的就是他的命,甚至為了要他的命,不惜犧牲無辜的老百姓和士兵,這讓蕭冥寒寒徹透骨,也放棄掙扎,唯一覺得愧疚的就是還在家中等待他回家的妻兒以及身邊陪他下黃泉的士兵。
成王的計謀成功了,蕭冥寒戰死在了望城,而代價便是下一次大燕和代國之戰,大燕戰敗,不僅要割地賠償、獻上無數金銀珠寶,還得送大燕皇室血脈去做質子。
對于成王這種為了一己之私害死那么多無辜之人的人,婉寧是鄙視厭惡的!更別提之后親妹妹被選中去做質子時,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他選擇沉默不語。
所以婉寧跑路后,由衷的期望便宜父皇能算便宜哥哥去做質子,這也算為他自己犯下的罪孽贖贖罪,免得下輩子被丟到畜生到,做豬狗不如的東西。
***
婉寧跑的無憂無慮,沒心沒肺,但代國的怒火和大燕的憂愁卻一天比一天重。
戰敗國手無縛雞之力的質子公主在眼皮子底下逃跑成功的消息在有心人的傳播下,已經流傳開了,被人嘲笑的代國的面子、里子一下子都被踩到了腳下,這讓作為戰勝國的代國如何咽得下那口氣,咽不下那口氣的代國自然而然將所有怒火對準的罪魁禍首之大燕。
大燕現任皇上,也就是婉寧的便宜父皇聽到這件事的時候,差點沒直接一口氣上不了厥過去,但又因為時間緊、任務重、事態急,讓他不得不強撐著那口氣想辦法解決這件事。
最后大燕皇上想到的解決辦法,也是唯一的解決辦法自然而然是重新送一個皇子過去做質子,這個人選,婉寧完全不關心,反正這位不知是哥哥還是弟弟的質子要怪也怪不到她頭上。
大燕皇上在痛心疾首的送了一個兒子去代國,在終于暫時平息了這件事后,將所有怒火發泄到了婉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