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被擊潰后,領著殘兵據守長安,而張合也被派往隴右聽從司馬懿調遣,作為軍隊的正副統領,負責應對諸葛亮。
曹真此舉,一來是,自己新敗,已經放棄再進取陳倉的目標了。但全力防守長安,肯定不成問題。
二來,諸葛亮用兵出神入化,即便是有司馬懿見招拆招,但還是需要有名將坐鎮,才能增加勝率。
三來,司馬懿是曹真的死對頭,郭淮的態度也是飄忽不定。需要派出自己的心腹前往,與司馬懿分功。
而我部成功擊潰了曹真的進攻后,也是選擇了休整。招募了俘虜和散兵游勇近萬人,還要繳獲了曹真不少的輜重糧草,不然根本無法養活眼下陳倉城的軍隊。
時值秋收季節,再收割一批麥子,陳倉城的糧食問題就無需擔憂了。
曹真如今固守長安,以長安的城防,我軍沒有太大的機會。若是強行動兵,軍隊勢必成為強弩之末。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休整好軍隊,把這批俘虜消化掉,增強自身的戰斗力。把自身的士氣養足,再圖進取,才是用兵之道。我將府庫中的財物分給了眾將士,并且以車騎大將軍的名義給平北大都督中軍營帳請封,加封鎮東將軍李恢為漢興亭侯,擢升翊軍將軍趙統為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其襲爵的永昌亭侯增邑500戶,趙廣接翊軍將軍。王平提拔為安東將軍。
關中戰場的硝煙趨于消散,隴西方向的戰局如火如荼。
郭淮本來在祁山堡與馬忠對峙,但是后方傳來了陳倉失守的消息。郭淮巡視過陳倉城的城防,陳倉還有防守悍將郝昭駐守,郭淮十分納悶怎么這么快陳倉就丟了。
不過郭淮來不及多想,留下陳泰繼續與馬忠對峙,后撤到上邽守城布防。郭淮敏銳地覺察到,諸葛亮拿下陳倉后,肯定不會去長安與曹真死磕。必然會從陳倉渭水道這條高速公路來進犯隴右,而陳倉渭水道的西側門戶就是上邽。
果不其然,郭淮剛趕到上邽,諸葛亮的前鋒魏延所部就已經趕到了。但是蜀軍并沒有發動對上邽的進攻,反而是等大軍陸陸續續地趕到。
郭淮心想大將魏延真是用兵謹慎,但是一日之后,諸葛亮中軍陸陸續續對上邽形成合圍之后,還是沒有對上邽發動進攻,而是原地駐扎,直接圍城。
諸葛亮自提50,000大軍圍困郭淮,讓關興、鄧芝率10,000軍向西進發,協助馬忠,拿下祁山堡。
郭淮暗自心想不妙,倘若諸葛亮直接攻城,自己身為防守悍將,還真不懼他。畢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到底也沒能打進上邽的城門。
只是上次上邽城被蜀軍圍困,幾乎糧盡,上萬軍民,差點餓死在城內。好在吸取了教訓,已經在城內囤積了數月之糧,還在城外開墾了良田百頃。
壞了!還有那么多麥子在城外的田里沒收割!
為什么還沒收割,因為還沒有成熟!
郭淮心態炸裂,上邽百姓辛辛苦苦種的麥子,馬上成為敵糧了。早知道不如一把火燒了。
諸葛亮見到沉甸甸的麥子,真是開心極了。此前,都督漢中,負責北伐糧草供應的李嚴就給自己寫信說道,后續兵糧恐無法籌集,讓自己撤軍。
諸葛亮實在是舍不得眼前這大好局面,好不容易拿下陳倉,隴右兵力空虛,實乃千載難逢的時機,若是此時撤軍,簡直是將來之不易的勝利拱手相讓。
不但將失去隴右,甚至陳倉城面對魏軍的東西對攻,也不一定能守得住。我作為新晉的陳倉侯甚至寫信給丞相表示,愿意將截獲的曹真所部糧草,運往隴右。但是被丞相拒絕了,糧草運輸的過程必然會有不少消耗,而且陳倉城是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最關鍵的要務就是要守住。
丞相的原則就是,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