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華人,還是非常排斥的。
“我記得了。”林決明應道。
八點半一過,就陸續有顧客上門。
有自己步行來的,也有騎自行車來的,騎自行車就放在院子里邊。
基本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
這些病人基本都是腰腿胳膊疼要來做針灸治療的,老人常見癥狀,很常見。
不少都是王大爺的熟客。
“王先生,今天也還是那么精神啊。”
“托你的福,翔子你今天也很有活力!”
“王先生,下午去公園散步嗎?我今天兩點會過去遛狗。”
“哦,沒問題,我會去的,我一般也是兩點左右過去。”
……
這些顧客大概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來針灸館光顧了。
當然,他們也注意到了林決明這個新人。
王大爺介紹:“那是我新收的徒弟小林,是個剛剛畢業的醫學生,也是個華僑。雖然初來乍到,但是過去已經有過短暫的工作經驗。”
“哦,這樣啊,那可以讓他來給我扎一下啊。”
“王醫生,你以后終于可以不用那么操勞了。”
“以后下午可以開門讓小林來干活嘛,有時候我下午才有空,針灸館這邊卻休業了。”
……
林決明負責打下手,給王大爺拿東西或者招呼客人。
客人都是一個個來的,所以并不算太忙。
有個來治療偏頭痛的老太太和林決明搭訕。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王大爺讓林決明給她扎針。
“你是中國哪里人啊?我去過中國旅游,去過……這些地方。”
林決明故意說了一個她沒去過的省份,免得她繼續這個話題。
“哦,這樣啊,那你和家人為什么會來這邊定居呢?最近搬來日本的華人越來越多了,難道你們的國家不好嗎?”
“各種各樣的原因,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島國人用來敷衍別人那一套,林決明早就學會了。
到了十二點,等了好一會兒也沒客人過來。
林決明坐在等候椅上,望著門口,問道:“王師傅,那些針灸針是不是太細了?我感覺和國內的面針差不多。”
“我也是近幾年才用這種針。這種針很細,刺破皮膚的痛感很小,現在日本人更愿意接受這種針,已經慢慢變成行業標準了。更粗的針當然有,只是我很少拿出來用了。”
“太細了,刺激不夠,只能緩解癥狀,無法根治。”
王大爺喝了口玄米茶,看著診療床,又看了看掛歷,意味深長地說:“為什么一定要根治呢?”
林決明愣了一下,驀然明白過來。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養客戶……
只能說這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王大爺忽然起身走到樓門口,伸手比劃著說:“你看,那邊有一家整骨院、這邊有一家接骨院。更遠一點有一家私人醫院,還有一家規模比較大的藤井針灸院在西南邊。
都是這十年內開的。
現在針灸行業競爭太激烈了,想要討口飯吃不容易啊。別人家的裝修更好,設備更先進,規模更大……我可比不了。
哎,要不是我這么多年積累了一些忠實客戶,我這里早就關門了。”
所謂的“接骨院”或“整骨院”,并不是專門治療骨折脫臼的醫院,大部分都是所謂的理療保健門診,主要提供推拿、針灸、拔罐、正骨等服務,形式多樣。
相對來說,王氏針灸館提供的服務就比較單一了,只有針灸拔罐寥寥幾種。
沒想到王大爺都八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