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便帶領軍兵撤回東郡去了。
劉琦感嘆了一陣,曹操此來,除了輸給他一匹馬,一把劍,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緊接著,便立即率領軍馬,向寧陵方向追過去。
如今袁術手下已經僅剩一千來人,而且毫無戰斗力。
擒拿袁術,已經是十拿九穩。
他率軍追出幾十里,突然聽到前方斥候傳來消息。
袁術沒敢進寧陵城,而是繞城而過,向九江逃去。
在馬上,龐統拿出輿圖看了看,笑著對劉琦道:“寧陵城旁邊有條柚水,袁術恐怕再一次被淹,所以不敢進城了吧。”
旁邊的文聘對地形較為熟悉,他笑道:“這純屬杞人憂天了,寧陵城依山而建,柚水水位太低,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淹城。”
龐統道:“袁術身邊可沒有仲業將軍,這等熟悉地勢的將領。
他剛剛被淹過一次,絕不想再淹第二次。
既然去九江,那就繼續追吧。”
軍兵調轉方向,繼續向九江追了過去。
進軍到半路上的時候,突然有斥候來報,袁術使者求見。
劉琦停下馬讓人過來。
不多時,有個文士模樣的人騎著馬,來到劉琦跟前。
“在下劉曄,見過大公子,”那文士施了一禮。
“可是淮南劉子揚?”劉琦怔了一怔,腦海中仔細搜索劉曄的資料。
他是淮南成惪人,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后,也是真正的漢室宗親。
黃巾之亂起時,他率領部曲追隨劉勛。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后來劉勛投降袁術,他也就跟著來到了袁術麾下。
聽到劉琦叫出自己的名號,劉曄頗感吃驚道:“伯瑜公子亦知劉曄?”
劉琦微微一笑道:“都為漢室宗親,我豈能不知?”
只這“都為漢室宗親”一句話,瞬間拉近了他跟劉曄之間的距離。
劉曄道:“正因我也是帝室之胄,袁術派我來跟公子講和。
他愿意獻出傳國玉璽,請求公子放他一條生路。”
劉琦道:“依子揚先生之意,我該如何答復他?”
“公子肯聽從在下之意?”
劉曄頗感意外。
他對袁術的做派自然看不上,前來代表袁術談判,實屬無奈之舉。
沒想到劉琦竟然對他如此尊敬,還虛心聽從他的建議。
劉曄道:“依在下之見,傳國玉璽乃國之重器,不能長時間流落與非劉姓人之手。
公子先把玉璽拿到手再說。
至于如何處決袁術,還不是在公子一念之間?”
“好!”劉琦點點頭道:“就依先生之見。
我接受袁術條件,他只要獻出玉璽,我便放他一條生路。
子揚先生,袁術非亂世明主。
此戰過后,不如來荊州暫住吧。”
劉曄沉吟了一下,說道:“且容在下思量一番。
在下先去報知袁術獻玉璽之事。”
說完,他便沖著劉琦拱了拱手,策馬離去。
三國之荊州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