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誰知道?
畢竟世人皆知,蔡邕是從長安而來,只要劉琦說有,也便沒人可以反駁。
他不由看著陸遜笑道:“你這小娃娃,當真是聰慧,竟然能想出這么絕妙的主意。”
陸遜道:“也許公子早就想到了,只是給我一個機會表現罷了。”
“真會說話,”劉琦心里的確很佩服。
這小子在后世,不過也就是小學四五年級的樣子。
可是他足智多謀,已經能出謀劃策了。
劉琦于是依陸遜之言,馬上派人回荊州,開始宣揚蔡邕持節(jié)之事。
三天之后,一份蓋有玉璽的旌表,便送到了皖縣。
劉琦看著那墨跡未干的玉璽, 嚴重懷疑這是老爹用真玉璽蓋出來的。
宣揚蔡邕持節(jié)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相當于朝廷在荊州設了個辦事處。
以后荊州可以用蔡邕這個欽差的名義,頒發(fā)各類朝廷任命。
反正現在朝廷遠在長安,消息是斷絕的。
朝廷內部亂成一鍋粥,自顧不暇,怎么可能在意,荊州還有個假欽差?
劉琦派人,把旌表給襄安縣的秦老太太送去,立即在當地引起了轟動。
不止縣令親自上門道賀,就連太守陸康也派出官員,前去賀喜。
當地鄉(xiāng)里,立即建起一座牌坊,表彰秦老太太生了一個又一個,都被號角聲吹走了。
秦氏幾個兒子,都是為了保衛(wèi)家園,舍小家,為大家,如此起到了無窮的榜樣作用。
繼續(xù)閱讀
廬江百姓參軍的積極性本來就很高,經過這樣一宣揚,前來參軍的人數更多了。
不過短短的時間,廬江又招募起萬余人馬。
再加上劉琦最早帶來的一萬人,黃射帶來的一萬江夏軍,文聘帶來的五千荊州軍,還有陳武本部軍馬。
此時劉琦手中所控制的軍兵,已經接近四萬。
劉琦一邊整頓軍隊,一邊調集糧草,打造戰(zhàn)船。
南征丹陽,進而掃平江東,指日可待。
……
時間退回到半月之前。
孫策率領一眾殘兵敗將,倉皇逃離戰(zhàn)場。
敗退了十幾里,方才止住腳步。
他派出麾下戰(zhàn)將,收攏了千余敗退下來的兵卒,渡過大江,踏入丹陽郡的地盤。
他下令屯駐江邊休整,同時派出信使,向駐守宛陵的舅舅和堂兄送信。
兩日之后,孫策堂兄孫賁便親自策馬前來,與之見面。
兄弟二人,在營帳之中相見之后,不由一陣唏噓。
孫賁看著頗為狼狽的孫策道:“伯符,我當初就勸過你,不要打廬江,直接到丹陽來。
你我兄弟聯(lián)手,打回吳郡,剿滅嚴白虎,再攻伐會稽,擒拿王朗,最后驅逐劉繇,如此江東六郡可平。
你偏不聽,非要啃下廬江不可。”
孫策嘆口氣道:“廬江為江東門戶,我本以為唾手可得。
沒想到后來被劉琦那賊人偷襲,導致功敗垂成,功虧一簣。”
“劉琦?可是殺伯父之劉琦?”孫賁凜然問道。
三國之荊州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