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
與此同時,長安城。
未央宮,宣室殿。
天子劉協坐在書案后面,桌上放的是劉琦表奏劉曄為揚州刺史的奏疏。
劉協看了一眼面前的司徒王允,以及太尉楊彪,略顯興奮的道:“如今劉景升之子劉琦,已經率軍攻入丹陽,即將平定江東。”
司徒王允翻了翻眼皮道:“陛下,那劉琦征戰江東,有什么值得高興的?”
劉協看了看左右無人,眼前只有楊彪王允,他小聲道:“王司徒難道不知,朕早有東歸之意,奈何關東諸卿割據,紛爭不斷,無人能夠迎駕。
若那劉琦能平定江東,便將荊州揚州連為一體,整個東南半壁便平定了。
到時朕便可率領諸卿回歸雒陽,還于舊都。”
王允嘆口氣,憂慮道:“陛下,如今河南尹大部,包括潁川、南陽、荊州,盡數在劉氏父子手中。
若江東再被其平定,陛下難道就不怕,再起來另一個董卓?
若以勢力而論,那劉氏父子所控制地盤人口,可是數倍于西涼啊?!?
劉協聞言,頓時呆愣在當場,過了良久,這才喃喃自語道:“那劉卿與我同屬漢室同宗,應當不至于像董卓那般吧?!?
王允痛心疾首道:“正因為是漢室同宗,這才更要提防。
據說如今荊州已有讖言,說襄陽升起龍氣,預示另一位中興之主降臨。
陛下莫忘了,當初光武皇帝起勢之事,跟這一模一樣,陛下不可不防,宜早圖之?!?
劉協像被迎頭潑了一盆涼水,呆在當場。
本來他覺得宗室之中,能出來一位如此驚才絕艷的人物,或許能助他平定天下,還于舊都。
他當然也會給予厚報。
畢竟當年高祖皇帝白馬盟誓,非劉姓不王。
但劉琦畢竟姓劉,將來就算封一個王爵,也不算違背白馬盟誓。
可是,若劉琦自己就有做皇帝的想法,他也的確無法阻攔。
看著小皇帝憂慮的樣子,王允微微一笑道:“陛下不必擔憂,那劉琦手下畢竟魚龍混雜,居心叵則者自然有之。
即使有這些大逆不道之舉,也無法說明劉琦有不臣之心。
他身為漢室宗親,能逆風崛起,平定東南半壁,于陛下,于社稷,終究還是好事。
若陛下稍加利用,或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劉協瞪著清澈的大眼睛,不解的道:“王司徒,何為意想不到之收獲?”
王允老神在在的捋著胡須,微微一笑,小聲在天子面前道:“譬如……許其高官厚祿,將其宣召至長安。
用他荊州軍勢力,或許可以壓制西涼軍。
若朝中有兩派勢力,互相制衡,陛下居于其中調停,豈不左右逢源?”
三國之荊州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