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雖然是涼州派系將領,但畢竟不是本地人,所以對本土勢力并不熟悉。
于是賈詡耐心的解釋道:“那馬韓聯軍,雖看似強大,但實則是一幫烏合之眾。
由多股勢力組成。
其中最為強大者,乃是馬騰,韓遂次之。
其余諸將,不過土雞瓦狗之輩,不足為慮。
若兩軍開戰之時,將軍只需安排最精銳之士。
看準時機,猛攻韓遂所部。
韓遂不能承受,必定會向后撤退。
到時他一腿,其余駐軍自然也就紛紛效仿。
如此,便可輕易擊退西羌聯軍。”
徐榮聽了賈詡的分析,頓覺十分有理,于是信心倍增,直接向馬騰下了戰書。
第二天。
兩軍對陣于郊野。
徐榮手下雖然只有兩萬,但齊裝滿員,盔甲鮮明。
馬騰聯軍有四萬余眾,氣勢上要遠勝于徐榮,但軍容不整,連盔甲都不能做到人人齊備。
大家所持武器也是五花八門,有刀槍劍戟,斧鉞鉤叉,主打一個百花齊放。
馬騰還是第一次在氣勢上壓過西涼軍主力,不免有些得意忘形,遣子馬超前去叫陣。
馬超縱馬沖出,奔馳到徐榮軍前面,躍馬揚槍,武武扎扎一番。
沒人搭理他。
兩軍對峙,武將單挑,畢竟還是少數。
真正取得勝利的關鍵,還是軍兵是否勇猛,指揮是否得當,步騎脅從是否順暢。
徐榮乃是西涼軍中頂級戰將。
他曾將曹操孫堅等殺的屁滾尿流,全軍覆沒。
說明他的取勝,并非靠個人武力,而是靠整體。
他輕輕招了招右手,沉著的吐出兩個字:“出擊!”
兩萬大軍排成隊列,整齊劃一的向馬騰軍壓了過去。
快到距離五十步的時候,突然號角聲響起,軍隊開始變換陣型。
一支軍兵突前,猛烈的沖向韓遂軍所在位置。
其余軍馬則分處兩翼,負責保護。
韓遂嚇了一跳,看這形勢,明顯主攻方向是自己這邊。
他趕忙指揮軍兵抵擋。
可是徐榮手下率領的,是西涼軍中最精銳之師。
突前的又是精銳中的精銳。
很快徐榮軍就突破韓遂部下的防御,徑直向韓遂大旗沖了過來。
馬騰連忙指揮部下增援,但是被兩側軍兵抵擋住,一時半會兒攻不到近前。
韓遂只得獨自面對徐榮軍的攻擊。
他很快就挺不住了。
徐榮軍的前哨說話間,就突防到他的馬前十步。
有幾個投矛手扔出手中長矛,把韓遂身邊騎兵護衛刺死好幾個。
有一支長矛甚至直沖著韓遂刺了過來。
韓遂嚇了一跳,幸虧旁邊有侍從眼疾手快,用盾牌阻擋,方才令韓遂逃過一劫。
韓遂嚇出一身冷汗,眼見敵軍越來越近,連忙沖侍從道:“撤退,暫且撤退!”
說著,在侍從簇擁下,向軍陣后面撤去。
他向后撤,身邊豎著的,大旗也同時向后撤。
遠處的軍兵不明就里,只看大旗行事,也紛紛跟著后退。
而程銀楊秋等小諸侯,平常都以馬騰韓遂為尊,唯二人馬首是瞻。
如今到了戰場上,大家看不清實情,只能看旗幟。
眾人一看,連二哥都撤了,別人逞什么能?
一起撤吧。
于是韓遂的撤退起到連鎖反應,導致其余中小諸侯效仿,形成兵敗如山倒之勢。
馬騰軍力最強,并沒有受到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