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顯然是為韋康和杜岐留的。
那一幫普通士紳,也不敢奢望能獲封此職。
除此之外,還有幾十個縣令縣丞縣尉的空缺,他們完全可以勝任。
看來劉公子并沒有忘記他們。
這相當于把關中的治理權,分發到了他們的手中。
韋康清了清嗓子,對眾人道:“諸位請聽在下一言。
公子能以這等要職賞賜,乃是莫大信任。
諸位可要時刻記清楚,自己是受誰人提攜。
若敢做出兩面三刀,背信棄義之事,不等公子出手,韋某與杜兄,當先代公子清理門戶。”
“不敢!”
“我等以公子馬首是瞻!”
所有人收起玩笑之色,一起對著劉琦施禮。
朝廷的朋黨就是這樣形成的。
由何人舉薦為官,終生便要與舉薦之人綁定到一起,不能背叛。
袁氏的門生故吏遍天下,便是如此。
故而袁紹在河北豎起大旗,當初由袁氏舉薦的官員,全都攜家帶口前去投奔。
劉琦一次性舉薦這么多官員,也是把這些關中本土士紳,跟他綁定到一塊兒。
如此形成堅定同盟,關中這塊地盤,就真正成為他的地盤。
以韋康杜岐為首的士紳,全都表達效忠。
各自分發官職,歡天喜地的走了。
此舉在朝廷中自然又引起軒然大波。
只不過這招卻是陽謀,大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韋氏杜氏本身就是大漢頂級豪族,推薦他們兩位家主做太守,并沒有任何不妥。
至于其他受封之人,也都是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家族。
他們家主做個縣令,或者縣丞,似乎也無傷大雅。
但氣就氣在,這些人都是劉琦推薦的。
這相當于拿著朝廷的官,做了劉琦個人的人情。
如此一來,從朝廷到地方,劉琦的觸角已經逐漸滲透進去。
幾日以來,劉琦晚上與貂蟬做管鮑之交,交情日深,白天便謀劃布局,在朝廷各處安插勢力。
這一日,龐統急匆匆的趕來,興奮的道:“公子,劉磐將軍到了。”
“兄長,”劉琦興奮的差點蹦起來。
當初他還沒落之時,在荊州備受蔡氏欺凌。
只有劉磐這位堂兄,堅定的站在他這一方,跟蔡氏宗族抗爭。
為此還收到蔡瑁排擠,只得遠赴長沙。
如今劉琦早已不是原來那個懦弱公子,而成長為有權有勢的權臣。
他如今把劉磐叫來,正是要加以重用。
“快,城外列隊,隨我迎接兄長,”劉琦興沖沖的起身,慌忙中都不知道鞋子在哪里。
他急匆匆沖出府邸,策馬來到長安城外。
只見官道上,有一員戰將,威風凜凜,正是劉磐。
其身后跟隨一員老將,那自然就是黃忠了。
三國之荊州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