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縣城內,最大的一戶姓黃,家主名叫黃德,字積善。
由于他家幾乎占據了縣城的一半,所以人稱黃半城。
只不過這黃家主雖然財大勢大,卻不仗勢欺人。
反而常常周濟窮人,對其下佃戶也非常不錯。
故而人又送外號“黃善人”。
此時羌兵突然來襲的消息傳到縣衙。
縣長以及其他士紳,全都看向黃半城。
那黃家主年不過四十,生的慈眉善目,手中拿著一串佛珠,聲音微微顫抖道:“自董仲穎入主以來,羌人便從未進犯過涼州。
可是如今,董卓已死,羌人便再也肆無忌憚。
以我城內子弟,如何能守住這玉門城池?
應當立即向玉門關守將求救為上。”
眾人聽了這話,紛紛點頭稱是。
以羌人的彪悍,這玉門縣必然守不住。
而玉門縣周邊,唯一駐守的軍兵,便是玉門關了。
雖然玉門關早已形同虛設,玉門關守將張衡,也早已淪為地方軍閥。
與馬騰等互相勾結,沆瀣一氣,狼狽為奸。
但那畢竟是大漢軍隊,如今異族入侵,他們理應前來支援。
黃德馬上派出門客,去往玉門關求援。
過了約有一個時辰,門客跑回來稟報,玉門關方向已經派出軍兵,前來阻擊羌人。
眾人聞言,頓時感激涕零,紛紛感嘆玉門關守將仁義。
又過了一個時辰,城頭有人稟報,玉門關軍兵到了。
縣長當即下令打開城門,組織百姓夾道歡迎,并安排勞軍事宜。
繼續閱讀
他剛剛傳下命令不久,突然聽到城內喊殺聲一片。
有人急匆匆的跑來稟報道:“大事不好了,那進來的根本就不是玉門關軍兵,他們都是羌人。
如今他們見人就殺,全亂了。”
眾人聽了,頓覺天旋地轉。
不用問,玉門關的張橫,一定跟羌人勾結到一起了。
要不然羌兵怎么會知道,他們派人去玉門關求救,并偽裝成漢家軍隊混進城來?
整個城池之內狼煙四起,一片混亂。
羌兵開始四處劫掠,只要有反抗,便盡數殺死。
也有不少羌人,沖進那些富戶的家中,終于看到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漢家女子。
他們像餓狼見到羔羊一樣,不顧一切的撲過去,當眾便撕掉衣衫,如禽獸一般行茍且之事。
那些養在深閨中的漢家女子,平常養尊處優,頤指氣使。
可是如今面對野獸的蹂躪,全都被折磨的死去活來,生不如死。
羌人迅速占領了縣城,把城內的糧食、財物全都聚攏起來。
并把男人女人全都當做戰利品,遷往他們的地盤,做奴隸。
在俄何燒戈的率領下,羌人將戰火迅速蔓延到酒泉、敦煌、張掖等郡。
僅被擄走的百姓,就不下十數萬人。
所幸那黃善人,在目睹家破人亡之后,在部曲保護下,向長安城奔馳而去。
他要入京城,告御狀,搬救兵……
三國之荊州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