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國丈伏完怒道:“當初王莽篡漢之前,受封正是安漢公。
難道那些文人士子,想要炮制另一個王莽不成?”
皇甫嵩追加道:“別忘了,當初王莽手中可是沒有兵權,而如今劉琦兵威之盛,天下幾無敵手。”
“老夫難道不知?”伏完不耐煩的道:“終歸不能封他做安漢公。”
董承苦笑一下道:“安漢公算什么?
還有人議論,說劉琦身為帝室之胄,如今立下大功,應當受封王爵。
更有人暗自傳言,說劉琦乃承載大漢天命之人,陛下應當退位讓賢,讓劉琦登基做天子。”
此言一出,在場一眾文武重臣一片嘩然。
“是何人說出這等大逆不道之言?難道要聚眾謀反不成?”
“荒唐,簡直是荒唐,當今天下,帝室之胄何止百萬,議論封王已是離奇,還要妄想做天子?”
“應當立即派人,將這散布謠言之人抓起來,明正典刑。”
“抓?如何抓?”
董承無奈的搖了搖頭,對眾人道:“諸公以為,司隸校尉鐘元常,會抓捕這些散布謠言之人?
又或者韋康杜岐這兩位太守,愿意派兵抓人?”
這幾句話,讓在場所有大臣啞口無言。
鐘繇、韋康、杜岐這些掌控地方的大員,都是劉琦安排的心腹。
說不定那些議論造勢之人,就是他們暗中安排的。
他們怎么可能派兵抓人?
即使不是他們親自安排,自然也有不少見風使舵之人,在背后推波助瀾,欲得從龍之功。
正在大家束手無策之時,尚書令荀攸走了進來,稟報道:“陛下,有郎中韋余上表。”
眾人當即閉口不再說話。
荀攸也是劉琦安排的心腹。
而且占據了尚書令這等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
區區一個郎官上表,便讓荀攸親自送進來,說明這份奏疏不簡單。
劉協打開詔書看了一眼,頓時瞪大眼睛,滿臉都寫著疑惑。
原來那奏疏中寫著,劉琦率軍東征西討,功勞已經跟當年的韓信不相上下,所以應當封王。
而且劉琦是漢室苗裔,魯恭王之后,不受高祖皇帝白馬盟誓限制。
關鍵是,那韋余建議天子封劉琦為清河郡王。
這便是沒安什么好心了。
要知道,那清河郡屬于冀州,緊鄰魏郡。
誰都清楚,如今冀青幽并四州在袁紹手中,治所就在魏郡的鄴城。
要是將比鄰的清河郡,給劉琦做王國封地,雞怎么看?鴨怎么看?袁紹怎么看?
這不是讓劉琦跟袁紹斗起來?
劉協抬頭看了一眼荀攸,這可是劉琦安排的心腹。
以荀攸的智力,會看不出來?
而且那叫韋余的郎官,多半是韋氏子弟,為什么要給劉琦挖這么一個大坑?
劉協百思不得其解,道:“朕與眾卿商議后,再給予答復。”
三國之荊州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