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02年之前不久,最后一位流亡的拜占庭王位聲索者安德烈亞斯·帕拉奧洛戈斯(Andreas Palaiologos)將他的頭銜及王室和帝國權利出售給費迪南德。
然而,由于交易的可疑性,這些權利從未被使用。
---
伊莎貝拉去世后的費迪南德。
---
伊莎貝拉于1504年10月12日立下遺囑,為她于同年11月26日的去世做準備。
在遺囑中,她明確了卡斯蒂利亞王位的繼承順序,將其留給女兒喬安娜,然后是喬安娜的兒子查理(查理五世)。
伊莎貝拉對喬安娜的統治能力表示懷疑,對喬安娜的丈夫菲利普大公也不太信任。
費迪南德在妻子去世后迅速行動,繼續參與卡斯蒂利亞的事務。
在妻子去世當天,他正式放棄了卡斯蒂利亞國王的頭銜,而成為該王國的總督,以此作為攝政的方式。
菲利普認為他的妻子精神正常,適合統治。
費迪南德和菲利普之間達成了妥協,使費迪南德在卡斯蒂利亞繼續發揮作用。
費迪南德在喬安娜因丈夫在尼德蘭的事務缺席期間擔任了她的攝政。
他試圖永久保留攝政的權利,但遭到了卡斯蒂利亞貴族的拒絕,最終被喬安娜的丈夫取代。
---
在1506年的《維拉法菲拉條約》(Treaty of Villafáfila)中,費迪南德不僅將卡斯蒂利亞的統治權讓給菲利普,還放棄了對印度群島的統治權,扣留了“印度王國”一半的收入。
喬安娜和菲利普立即在他們的頭銜中添加了印度群島、海洋島嶼和大陸的王國。
然而,由于菲利普的去世,《維拉法菲拉條約》并沒有持續太久。
費迪南德重新擔任卡斯蒂利亞的攝政,成為“印度之主”(lord of the Indies)。
失去配偶的費迪南德在1505年7月與法國結盟,并娶了杰爾梅娜·德·福伊(Germaine of Foix),進一步鞏固了與法國的聯盟。
她是費迪南德的異母姐妹納瓦爾女王埃萊諾爾的孫女,同時也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的侄女。
如果費迪南德與杰爾梅娜的兒子赫爾曼王子(John, Prince of Girona)于1509年5月3日出生后幸存下來,“阿拉貢王國的王冠無疑會與卡斯蒂利亞分離”,并使他的孫子查理失去阿拉貢的王冠。
然而,這位嬰兒王子在出生數小時后去世,被安葬在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王國的巴利亞多利德的圣保羅修道院,后來遷至加泰羅尼亞(阿拉貢王冠)的波布萊特修道院(Poblet Monastery),這是阿拉貢國王的傳統葬地。
費迪南德在卡斯蒂利亞沒有法律地位,托羅國會承認喬安娜及其子女為繼承人,費迪南德于1506年7月離開卡斯蒂利亞。
菲利普于1506年9月的去世使卡斯蒂利亞陷入危機。
喬安娜被認為精神不穩定,而喬安娜和菲利普的兒子查理,未來的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只有六歲。
王國的大臣和卡迪納爾弗朗西斯科·希梅內斯·德·西斯內羅斯(Francisco Jiménez de Cisneros)被任命為攝政,上層貴族重新恢復了權力。
費迪南德帶領軍隊對抗皮德羅·費爾南德斯·德·科爾多瓦·帕切科(Pedro Fernández de Córdoba y Pacheco),即科爾多瓦的普里埃戈侯爵,因為他通過武力奪取了該地區的控制權。
到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