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郡,有著悠久的歷史,始設于西漢時期,隸屬于揚州,它的郡治在南昌。
其東部和北部與會稽郡以及丹陽郡緊密相鄰,而西邊則與荊州的長沙郡交界接壤。
當孫策統一了江東六郡后,他在豫章郡西部的建昌縣精心設立了一個特殊的郡級行政機構——建昌都尉。
這個職位的誕生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對邊郡掌控和抵御荊州軍隊的戰(zhàn)略考量。
建昌都尉一職巧妙地將軍政大權融合一體,并且允許都尉行使太守的職權,如此安排無疑凸顯出該職位強烈的軍事職能屬性。
孫策又任命勇猛無畏的太史慈出任建昌都尉一職。這樣的人事布局旨在嚴密防范來自長沙郡攸縣的荊州軍勢力。
要知道,攸縣地處長沙郡治所臨湘城的東南部,猶如一道咽喉要道,扼守著豫章郡通向長沙郡的關鍵路徑。
此外,雄偉壯觀的幕阜山、綿延起伏的羅霄山等一系列巍峨山脈宛如天然屏障,將長沙郡與豫章郡分隔開來。
而建昌和攸縣卻恰似兩座連接兩郡的重要橋梁通道。正因如此,孫策和劉表都深知建昌和攸縣這一通道具有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意義。
劉表在位期間,特意派遣自己的侄子劉磐以及黃忠前往攸縣鎮(zhèn)守。他們不僅肩負著防御東部豫章郡的江東軍來襲的重任,同時還起著威震荊南四郡的作用。
孫策去世之后,江東權力更迭。在這動蕩不安的局勢下,周瑜果斷地將建昌都尉太史慈調回吳縣。
太史慈勇猛善戰(zhàn)、威名遠揚,他的到來無疑給那些外部反叛勢力以及蠢蠢欲動的內部反對分子帶來了巨大的威懾力。
然而,就在此時,西邊的荊州發(fā)生了魏延奪權的變故,使得荊州的局勢瞬間變得錯綜復雜起來。
孫權和周瑜立刻洞察到了其中的戰(zhàn)機,他們當機立斷,施展離間之計,故意挑撥江夏太守黃祖與魏延之間本就緊張的關系。
隨著雙方矛盾的不斷激化,周瑜看準時機,毫不猶豫地揮師西進,企圖趁機奪取江夏。
留守吳縣的太史慈當然也在出征的將領之列,他率領著江東步兵從蘄春登陸,但中了魏延之計,最終江東步兵慘敗,太史慈和陳武率領著潰軍從廬江回到了江東。
后來,孫權穩(wěn)定了江東大局以后,意識到豫章地區(qū)對于東吳的安全至關重要。
于是,他再次派遣太史慈繼續(xù)擔任的建昌都尉一職,并責令他務必加強對豫章的防守,以防備來自長沙方向的荊州軍可能發(fā)起的進攻。
就這樣,太史慈帶著新的使命重新踏上征程,繼續(xù)為保衛(wèi)東吳的疆土而浴血奮戰(zhàn)……
就在這個時候,周瑜和陳武帶著數千兵士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建昌城下。只見城門大開,太史慈親自出城迎接,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
進入城中后,太史慈引領著眾人徑直前往都尉府。
待眾人紛紛落座,太史慈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與急切,開口詢問道:
“公瑾將軍此次大駕光臨建昌,不知所為何事???”
周瑜微微一笑,優(yōu)雅地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小口清香四溢的茶水,然后不緊不慢地說道:
“現今局勢有所變化,魏延竟然兵分兩路,一路朝著益州的劉璋進軍,另一路則直指交趾的士燮而去。
如此一來,長沙一帶的守軍定然數量稀少。主公洞察到這一良機,特命本將前來攻取長沙,進而一舉突破荊南四郡!”
太史慈聞聽此言,心中不禁一陣狂喜。自從上次蘄春之戰(zhàn)失利以來,他一直憋著一口氣,無時無刻不想著能夠再次殺進長沙,與荊州軍決一死戰(zhàn),一雪前恥。
然而,一方面沒有得到主公孫權明確的指令;另一方面,自身手頭掌握的兵力實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