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刺股膝的關節部位;“壬癸日自乘”,不能針刺足脛。以上即為“五禁”。
3. 解釋五奪的具體情形:
岐伯說“五奪”是五種大虛的病證,包括形體肌肉瘦削、大失血之后、大汗出之后、大泄之后、分娩之后流血過多及大量出血之后。這五種情況元氣大傷,不可再用瀉法。
4. 說明五逆的表現:
一是熱性病,脈應洪大卻反而沉靜,出汗之后,脈應安靜卻反而躁動;二是患泄瀉病,脈應沉靜卻反而洪大;三是肢體麻木重著,肌肉破潰,身體發熱,脈搏或一手或兩手難以摸到;四是久病導致形體消瘦,發熱,膚色蒼白,大便下紫血塊且病情加重;五是長期發寒熱,形體消瘦,脈見堅硬搏指。
這篇文章的指導思想主要是提醒醫者在針刺治療時要知所避忌,依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時間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避免因誤治給患者帶來不良后果。其體現了中醫“治未病”以及根據個體差異和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的思想,強調了針刺治療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這對于保障針刺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對古文深度解析
(一)以下是一首七律詩《靈樞·五禁第六十一的周易哲學解析》:
《靈樞五禁悟易玄》
靈樞奧秘蘊深玄,五禁篇章妙義連。
周易陰陽參造化,岐黃哲理辨災愆。
天干對應身中象,時日相關禁刺詮。
逆奪過禁明病理,平衡燮理保康全。
(二)《靈樞·五禁第六十一的周易哲學解析》
《靈樞·五禁第六十一》作為中醫經典篇章之一,蘊含著豐富的醫學智慧和哲學思考。而通過周易哲學的視角對其進行深度解析,更能揭示出其中的玄妙之處,為我們理解和應用這一經典提供新的思路。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平衡是萬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靈樞第 61 章的“五禁”也體現了這種平衡的觀念。比如,甲乙日自乘時禁止針刺頭部,丙丁日自乘時禁止振埃于肩喉廉泉,這并非是隨意的規定,而是基于天地陰陽之氣在不同時日的變化規律。甲乙日屬木,木氣升發,頭部為諸陽之會,此時針刺頭部可能會擾亂陽氣的平衡;丙丁日屬火,火性炎上,肩喉廉泉為火氣易聚之地,在此日進行振埃操作可能會加劇火氣的亢盛,破壞陰陽的和諧。
“五奪”所描述的形體肌肉已奪、大奪血之后等情況,也可以從周易哲學中找到相應的解釋。這些情況代表著人體氣血的虧損和陰陽的失衡,正如周易中所說的“否極泰來”,當人體處于極度虛弱的狀態時,需要避免進一步的耗損和干擾,以恢復陰陽的平衡。而“五過”強調的補瀉無過其度,則是在提醒我們在治療過程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過度偏頗,以免打破陰陽的平衡。
在“五逆”中,熱病脈靜、病泄脈洪大等表現,與周易哲學中陰陽的乖戾相呼應。周易認為,事物的發展應該是順應自然規律的,如果出現與常理相悖的情況,就會導致不利的結果。在醫學上也是如此,當疾病的表現與脈象不相符時,說明人體內部的陰陽平衡已經被嚴重破壞,病情變得更加復雜和危險。
此外,靈樞第 61 章還體現了周易哲學中變易的思想。人體的健康狀況是不斷變化的,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也充滿了變數。因此,醫者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五禁”“五奪”“五逆”等原則,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不斷調整治療方案,以適應疾病的變化。
同時,周易哲學中的象數思維也在靈樞第 61 章中有所體現。比如天干與人體部位的對應關系,以及各種病癥的表現,都可以看作是一種象。通過對這些象的觀察和分析,醫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