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放嚇得伏地而拜,接著他歪過腦袋看了一眼孫資,忽然恍然大悟。
原來那洛陽城中的傳言是真的!
怪不得群臣此番彈劾如此有底氣。
劉放轉了轉眼珠,馬上做出決斷,不行,必須要和眼前這人撇清關系!
“陛下,臣對此事一無所……”
“好了,你不必說了。”曹叡忽然不想聽他說話,一句話讓劉放閉上了嘴。
曹叡不是不知道此二人平日里的某些建言會存在私心。
這是人之常情,在所難免。
大多時候,只要你說得有那么點道理,曹叡不介意放些權力給他們。畢竟曹叡心里有數,自己不是那種勤勉的皇帝,有人替自己做事他才能活得沒那么累。
所以平日里那些來自群臣的不管是直接的還是委婉的建言,他都選擇視而不見。
可如今這個狀況曹叡他不愿意見到的,群臣們拿著這個把柄群起而攻之,這不僅僅是要彈劾孫資,更是在打自己的臉!
孫資沒法狡辯,畢竟他兒子的罪行是事實,而自己向曹叡推薦李承出任太守也是事實。
他這個時候說,這是陰差陽錯的兩件事,他自己都不信。
劉放更是一臉懵逼,但面對龍顏盛怒也不敢再多問一句。
曹叡深知兩人甚是親近,劉放不可能一無所知。
他也不廢話,當即將兩人下了廷尉獄。
由于孫資劉放身居要職,此案關系重大,廷尉不便獨自審理,于是案子就在尚書臺的協助下共同審理。
尚書臺嘛.....自然是會秉公處理,絕不姑息。
之后,李承又被尚書臺的人提審了一次。
他一看,喲!尚書臺都出動了,看樣子此事要成!
于是乎,他開心的把孫密又賣了一遍。
孫資最終為自己兒子的過錯買了單,父子二人受髡刑一同發配幽州。
劉放倒是塊“硬骨頭”,他什么都沒有招。
曹叡下詔釋放了他,但也罷官不用。
此事過后,曹叡像是回光返照一般開始了一段時間的勤政。
由于這個案件涉及到了孫資的兒子孫密,這讓曹叡忽然想起了一個他不能忽視的小團體。
他在審閱司徒董昭的上表后,把他召進了東堂,并詳細聽完了他的匯報,從而下定決心徹底整治浮華之風。
一番大張旗鼓的操作后,以何晏、夏侯玄、司馬師、丁謐、鄧飏、畢軌、李勝、劉熙、孫密、衛烈為首的浮華黨人被統統罷免并終身禁錮。
這里的禁錮乃是不許出仕之意。
最終,這場由一句傳言引起的巨大風波持續了兩個月之久,時間終于來到青龍三年,正月。
新年伊始,曹叡又開始了一系列的人事調動,主要還是軍區上的調換。
太尉滿寵升任太傅。
大將軍司馬懿入朝升任太尉。
車騎征西將軍張合入朝升驃騎將軍。
揚州刺史王凌升鎮東將軍,督揚州諸軍事。
安西將軍夏侯楙升鎮西將軍,督雍、涼諸軍事。
二月,曹叡終于開始著手他心心念的修筑宮殿一事,他命馬鈞監造崇華殿、青霄閣、鳳凰樓、九龍池等一系列奢華建筑。
一時間,全國上下眾多的民夫被征調到洛陽服役。
司空陳群上勸阻說:“百姓勞役不斷,怨聲載道,土地無人耕種,大片荒蕪。如今吳蜀未滅,天下尚未一統,如此消耗中原勞力,乃國家之危。”
曹叡不從,遂回道:“王業與宮室要同時并舉,蕭何曾言:宮室不壯麗不足以安天下。”
曹叡又沉迷女色,甚至在后宮中選拔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