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孫權的聲音沙啞。
孫弘明明可以驅使下人去做這事,但他還是不顧形象,連滾帶爬的前去張羅。
不多時他回到艙內,親自為孫權喂水。
孫權想要坐起來,但似乎很是費力,身上厚厚的白色紗布不斷滲出血紅。
最后他終于放棄,只是側過頭來看著孫弘,緩緩道:
“卿,去取筆墨來?!?
聞言,孫弘神色一凝,他豈能不知陛下這是要托付大事,于是步履匆匆短暫離開。
孫權目光呆滯,這會兒他已經習慣了身上的疼痛,他又心中長嘆,想著父兄當年迷離之時或許也是這樣的心境吧。
自己大概是撐不到建鄴了,有些事情需要速速決斷。
說實話,如果此番他能全身而退地回到建鄴,他定然會廢掉太子孫和,并且要好好把禁軍系統給清洗一遍。
但事到如今,恐怕是難以做到了。
最終,理智戰勝了憤怒。
他當然知道,太子是國之儲君,他若在時,尚可分而制之,他若不在,吳國只能有一個君王。
此前他對孫和的不滿,有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對王夫人的怨恨和孫和本人做事的孟浪,但真正的緣由還是因為孫和性格的軟弱。
若是立這么一個庸弱之主,在自己百年之后,他只會淪為江東士族的傀儡,那他孫氏的基業便要守不住了。
然而...
此番謀劃卻是令孫權“刮目相看”,此子并非看上去那般“正派”,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尋求盟友,什么時候該破釜沉舟,甚至能將心中的陰暗藏得這么深.....
這無疑是一場豪賭,呵呵~但這孩子竟然賭贏了。
太子如今人在建鄴,既有著踏實的班底,還掌握著解煩軍,另外攜大勝之勢而歸的大將軍諸葛恪此刻也離建鄴不遠。
所以,太子繼位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陛下....”孫弘返了回來。
其實孫弘出去沒多長時間,但孫權卻覺得恍如隔世,身體好像又老了十歲。
孫弘直接跪在地毯上,將紙攤平放在身前,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孫權沙啞的聲音響起:“改封魯王霸為南陽王,徙居長沙?!?
孫弘的筆尖微微一顫,他知道這道詔命直接宣告了魯王的敗北,而自己作為魯王一黨危在旦夕了。
孫權從孫弘的神態里看出了他心中的恐懼,但他并未點破,而是繼續道:
“拜平魏將軍朱績為鎮東將軍,假節,駐武昌,領荊州事?!?
聞言,孫弘心中恐懼更甚。
這朱績雖說沒有明確表示支持太子,但他卻屢次拒絕魯王的示好。此番又有救駕之功,日后定是自己的朝堂大敵。
“拜武衛都尉孫峻為武衛將軍,加侍中。”
這一任命倒是讓孫弘心中稍稍放松一些,雖說孫峻的態度也頗為曖昧,但整個吳國誰人不知他與全公主那點破事。
可是全公主與太子的關系形同水火,太子登基后她還能獨善其身嗎?
孫權的托孤還在繼續:
“諸葛恪以大將軍,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
“全琮以衛將軍,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
“大將軍諸葛恪,衛將軍全琮,太常滕胤、中書令孫弘、武衛將軍孫峻五人共同輔政。”
孫弘稍稍一愣,這里輔政之列竟然還有自己的名字?
不過他的頭腦還算清醒,很快便從這份名單中看出了端倪。
諸葛恪和全琮作為太子和魯王派系的標志性人物,各自開府治事,手握軍政大權,其目的就是讓兩人分庭抗禮。
陛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