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站起身來,在大殿中來回踱步,腳步急促而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要在地上踏出一個憤怒的印記。
“將士們在前線為了大明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急需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物資來保衛家國。
可這些文官卻在這里扯后腿,為了他們那點私利和可笑的平衡之論,置國家大義于不顧!”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乾清宮中回蕩,帶著無盡的失望和憤怒。
王承恩在一旁也是滿臉怒容,他附和著崇禎,咬牙切齒地罵道。
“陛下,這些個酒囊飯袋,平日里拿來辦事沒一點用處,可一到朝堂上。
說教起來那是頭頭是道,仿佛他們才是大明的救星,真是可惡至極!”
王承恩的眼睛里閃爍著恨意,他微微弓著身子,雙手緊握,對那些文官的行徑也是憤恨不已。
崇禎憤憤地說道:“可不是嘛,他們就是一群浪費糧食的廢物!
朝廷養著他們,是讓他們為大明出謀劃策、排憂解難的,不是讓他們在這關鍵時刻搗亂的?!?
崇禎的眼神中充滿了鄙夷,他停住腳步,望向宮殿的大門,仿佛能看到那些文官離去的背影。
“若再任由他們這樣胡鬧下去,大明危矣!朕絕不允許這些人毀了祖宗的基業。
朕定要讓他們知道,現在是生死存亡之秋,不是他們爭權奪利的時候!”
登萊督師府。
皇上的旨意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這小小的地方掀起了波瀾。
幾名宮里外派的太監,肅立地站在庭院中,他們的到來,讓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別樣的氛圍。
袁可立和孫元化恭敬地接過旨意,兩人的眉頭微微皺起,目光在旨意上快速掃視。
袁可立身著一身威嚴的官服,身姿挺拔,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透著凝重。
眼神深邃而銳利,仿佛在思索著這道旨意背后隱藏的深意。
孫元化此時也一臉嚴肅,手中緊緊握著旨意,手背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
“宮里都來人了,看來皇上對火器十分重視,而且一股腦全部分配了。”袁可立低聲說道,聲音帶著一絲緊張。
“大人,這也是皇上為了邊鎮安穩著想,只是這調配之事,須得謹慎?!?
孫元化回應道,眼睛看向那些太監。
太監們則在一旁交頭接耳。
其中一個為首的太監尖著嗓子說道:“袁督師、孫大人,咱家此次可是奉了皇上之命,來協同調配火器的,可莫要出了差池?!?
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精明。
面對皇上親命的督師袁可立和巡撫孫元化二位大臣。
他目光帶著尊敬,也有著宮里的威嚴。
袁可立微微點頭,“公公放心,我等定當謹遵圣意。”
說罷,便和孫元化開始忙碌起來。
他們指揮著士兵將邊軍所需的火器一一整理出來,裝到一輛輛馬車上。
士兵們來來往往,腳步匆忙,額頭上都沁出了汗珠。
袁可立在一旁大聲叮囑著:“仔細些,這些火器可都是關乎邊鎮安危的?!?
他的目光威嚴地掃過每一個士兵,士兵們都不敢有絲毫懈怠。
在大同宣府七鎮和遼東的協同太監押著裝滿火器的馬車離開后,袁可立和孫元化松了一口氣。
袁可立身著一身威嚴的官服,身姿挺拔如松。
他正專注地指揮著士兵們將最后一批火器裝點上車,眼神中透著凝重與認真。
“都仔細些,這火器關乎邊鎮安危,不容有失?!?
袁可立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忙碌的校場上回蕩,士兵們聽到后,手上的動作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