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
距離劉一夫在羅京大戰周健武已經過去四百多年了。
這四百多年,可以說是滄海桑田,世事變化。
曾經的大羅,在經歷女帝中興后,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末路。
北莽的一條分支突然崛起,建國大乾。
大乾先是征服了原本的北莽,又襲戰大羅北方。趁大羅鎮壓國內叛亂之機,興兵南下,十戰十捷,終于把大羅擊敗。
此后的大羅,昏招頻出。
不僅不想著對抗大乾,反而在內部進行了爭權奪利,發動內卷,以至于大乾輕兵南下,很容易的就梨庭掃穴,擊敗大羅,徹底的取大羅而代之。
但大乾得國之后,僅歷四世,在第五帝的命令下進行了嚴重的閉關鎖國。
整個大乾,僅留下南港一個港口和外邦進行交易,并且受到了大乾嚴厲的監管。
這導致了中土世界與整個世界的脫節,也讓西極諸國徹底且全面的超越了大乾,超過了中土,終于,西極諸國以勒斯許為首,用大銃炮崩碎了大乾的國門關卡,僅驅兵五千,順海路進發,就打崩了十數萬的大乾軍兵,這一戰,一下子擊碎了中土人心中天朝上國的夢想。
曾經聞名于天下的中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
在這至暗時刻中,中土人經過了反思,開始覺醒。
但黎明之前,是黑暗中的最暗。
沒有星星,月光慘淡,太陽未升。
在這種時刻,也就只有慢慢熬了。
好在。
雖然天下紛亂,但一些鄉野倒還是能活人的。
只是這亂局之中,也有一些草莽,有魚變蛟,蛟化龍之心。
在錦官鎮這么一個地方,就有一位爺。
他心中有著凌云壯志,只是出身不好,一腔的抱負未得施展。
時值大災之年。
這位爺既然有濟世之心,自然也有救民之念。
眼見天下一片災荒,周鄰更是有餓殍遍野之象,他終于忍不住,拿出了原本要用于起事的積年之財,進行賑災。
只是,人力有窮時。
這位爺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但想要以一人之力行國家之事,仍然是力有未逮,時間一長,他也吃不住勁兒了。
眼瞅著這財富將盡,想要待到秋收,仍然需要二三月之功,上哪找錢填這窟窿呢。
正在他躊躇之時,一個人來了。
這個人,是這位爺曾經一手捧起來的一個小軍頭,手上倒也有二三千的人馬,算是南關以內無數小股子軍頭之一。
此人姓羅,叫羅四維。
原本家道也是好。
只是羅家系大乾舊派,現在天下紛亂,大乾早亡了,這羅家也就破落了。羅四維少年之時,連學也未上完,就得和一群人從北邊逃難,是什么苦都受過,但諸般苦楚,他都一一熬了過來。
在極苦之時,連新鮮的米田共都下得去嘴。憑著這一股子的精神,他才沒有成為無數倒斃在路邊的死難者之一。
到了南關里,他憑著手狠拉了幾個小弟混日子。后來這位爺發現此人十分講義氣,打動了他,也就愿意扶他一把。
就是扶一把。
還能真手把手上去扶人嗎?
主要也就是給了一百塊洋元和十幾桿子他自己看不上眼的破銃。
哪知道羅四維竟然就憑借于此,以小吞大,和一些的運氣,發了起來,真讓他拉起了一支桿子軍。
這羅四維倒也是記恩,發達了之后,就來找這位爺,上好禮,行大拜,關系也算是搞得硬硬的。
不硬實不行啊。
這一接觸才知道,別看自己拉拔了這二三千,其實有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