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后。 書院的課業(yè)全部結束,學子們歡歡喜喜地散學了。 瓊華樓也年關歇業(yè)。 下學后,姜硯秋到酒樓送別湳大師。 送別禮到位,山高水長,來日再見。 她知道李家兄妹年后是要入京的,而他們離入京的日子,也不遠了。 出來后,姜硯秋又去了一趟百藥堂,卻撲了個空。 百藥堂的大門緊閉,只有房檐下的兩盞燈籠,在風中搖擺得歡騰。 小老頭跑得還真快,不說一聲就沒影了。 都這么歸心似箭呢! 姜硯秋輕嘆一聲,聲音弱得大概只有鼻子才能聽見。 折道回家,街道上左右兩側搖擺的昏黃燈光拉長了她的身影,走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卻顯得她形單影只。 路過的商鋪都關得七七八八了。 昨日還是十分熱鬧的,那個茶館里的說書先生,朗朗聲音都能隱約飄到街上,還有聽客們哈哈大笑的聲音。 今日突然安靜下來了,不過各家鋪子門口都整齊地掛上了紅燈籠,新對聯(lián),一派喜氣。 都回家過年了。 她也很想回家呢! 也想家里有爹有娘,有熱菜有熱湯…… 要是可以回家,哪怕阿娘一日三餐都叫她喝苦苦的湯藥,她都愿意。 心口漾起一陣熟悉的抽疼,似是從骨子里擠壓過來的疼。 一點一點,然后愈演愈烈,她不由地加快腳步。 …… 小院里,一片熱鬧。 南枝裝好了各種吃食,什么雞鴨魚肉蛋菜,樣樣不落下。美酒也不忘帶,過年嘛,就是要吃好喝好玩得好! 南禾收拾衣物,大包小包塞了半車子,其中一大半還只是姜硯秋姐弟倆的。 小阿珩呆呆地望著黑得只看得見云影的天出神,幸虧家福早把需要的棉被,和其他東西帶回西山宅院了,不然今日得趕一個馬車隊回村了。 還是千山簡單些,只帶了一大包圖紙,那些都是他自己畫的一些木工圖紙。 待回村后就可以在西山宅子里做他的木工活了,山上的木材可以供他取用。 陳叔把兩輛馬車的馬匹都喂飽了,候在門外,等大家裝好東西出發(fā),見著姜硯秋笑吟吟地上前。 “姑娘回來了。” “嗯,陳叔今年想在莊子上過年,還是在云河村?” 這兩日來來回回,一直覺得自己忘了點什么事情,看到陳叔時,姜硯秋才想起來,陳叔的閨女去了府城鹿靈閣做事。 算算時間,也應該回來了。 “姑娘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不用隨我,過年不怎么出門,陳叔想待哪里都可以。要是想在村里過年,回頭玉枝回來了,把她也接過去。” 陳叔激動地笑了,眼眶子還有一點點水星子,想到閨女去了府城,還老惦記她之前照顧的那一片花樹,回來許是得先看看那些花樹有沒有長好,所以就沒有再堅持說跟著姜硯秋的話了。 “好,那我等她明日回來了再問問。” “也好。” 莊子上人多熱鬧,吃的喝的一應俱全,那些千竹都安排好了,姜硯秋也沒再過問。 南枝又提著大籃子小籃子出來,看到馬車前的人,開心極了,“姑娘回來了,那我們可以出發(fā)了吧?” 姜硯秋看了下這個歸心似箭的丫頭,一雙明眸笑出星花,走近了些,她還聞見一股香噴噴的烤雞鴨香味。 “你這一籃子又一籃子的,跟老鼠搬糧倉似的,不會是一次就備齊了一個月的飯菜吧?” 她想說其實不用的,有馬車,每天去莊子上帶點新鮮的就成,而且她空間里也有。 “一個月的倒沒有,就是多帶些零嘴,姑娘和小公子課業(yè)學得好,村里肯定有很多人來串門子。烤雞烤鴨給村長爺爺他們帶兩只,還有小公子的師
第166章 回村(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