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楚飛他們進來后,因為讀了筆記本里的兒歌,聽到了奇怪的聲音,嚇得他們匆忙離開宿舍。
筆記本也被扔到桌子上。
劉禪拿起筆記本,上面正好是記錄那首兒歌的那一頁。
“七月半,鬼門開。
鬼門開,出鬼怪。
……”
“不要讀!”楚飛急忙出言阻止:“上次小強就是讀了這首兒歌,才引發后面的事情。”
絕絕子安慰道:“別怕,反正你已經被鬼纏上,就算聽多少遍,結果都是一樣的。”
楚飛覺得絕絕子說的很有道理。
自己都被鬼纏上了,還怕個錘子。
楚飛瞬間有了勇氣。
劉禪將筆記本上的兒歌第一段讀完。
“鬼怪苦,賣豆腐。
豆腐爛,攤雞蛋。
雞蛋雞蛋殼殼,里面坐個哥哥。
哥哥出來買菜,里面坐個奶奶。
奶奶出來燒香,里頭坐個姑娘
姑娘出來點燈,掉進河里回不來。”
劉禪問:“絕絕子道長,你怎么看?”
絕絕子捋著自己的胡子,分析道:“如果不仔細聽,這的確像是一首兒歌。
但如果逐句分析,就能發現這首兒歌的詭異之處。
七月半鬼門開,鬼門開出鬼怪,應該說的是七月十五中元節。
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傳說在這一天,鬼門大開,在地府內的鬼會從鬼門出來,回到人間,看望在世的親人。
雖然這是一個傳統習俗,但按照華國人對鬼的敬畏,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人用七月半來作為兒歌。
至于后面的內容,應該是講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有奶奶、哥哥、小姑娘。
最后一句小姑娘掉進河里不回來,應該說的是小姑娘意外淹死。
雖然這年頭淹死變成水鬼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鬼患,但如果沒有特殊的奇遇,就算成為厲鬼都困難,更別說形成鬼域。”
劉禪再次讀出兒歌的第二段:
“七月半、打火鐮兒,
火鐮花兒、賣甜瓜,
甜瓜苦、賣豆腐 ,
豆腐爛、 攤雞蛋,
雞蛋雞蛋磕磕,里面坐個哥哥 ;
哥哥出來接鬼,里面坐個奶奶;
奶奶出來燒香,里面坐個姑娘;
姑娘出來串門,掉了腦袋回不來······”
絕絕子分析道:“這第二段兒歌不知道和第一段是否有關聯,但背景依舊是七月半的鬼節,講述的還是一家三口的故事。
不過在這里面提到哥哥出來接鬼。
這符合七月半的傳統。
哥哥接鬼遇到奶奶,奶奶燒香的時候見到小姑娘。
串門!
對,串門!
北方方言里,把去別人家叫串門。
這就對了!
這第二段兒歌是延續第一段的。
第一段的小姑娘應該真的死了,掉了腦袋就是死亡的意思。
她死后,在鬼節那天返回人間,回到原來的家見哥哥和奶奶。”
聽完絕絕子的解釋,楚飛感覺自己身后陣陣發涼。
劉禪正要開口讀第三段,楚飛感覺自己雙腿已經開始顫抖。
雖說他已經被鬼盯上,現在再差的結果也不會比現在更差。
但一想到劉禪讀完三段兒歌后,這間宿舍內出現的詭異聲音,楚飛就感到一陣害怕。
只不過楚飛沒有任何發言權。
劉禪讀出第三段:
“七月半、送鬼魂兒,
鬼魂送了、關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