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與其年紀相仿也未娶妻。
嚴知縣從夫人與女兒口中得知當年的事后,看中了孫世明的人品。孫世明也沒有忘記當年那個叫他蘑菇哥哥的小女孩。
于是,再續前緣,嚴二娘同意嫁孫世明為妻,遂二人成了親。
在外人看來,便是長汀縣學的年輕夫子孫世明撞到好運,被上杭知縣看中,做了知縣大人的女婿。
曾經的上杭知縣,新上任的汀州知州胡大人聞知此事,關懷舊人,便將孫世明調到上杭縣學做了教諭。
孫世明與嚴二娘婚后也算是舉案齊眉,心心相印的夫婦。只可惜像是隨了養父母的不完美,成親多年,都沒得一兒半女。不過孫世明也不強求,心想著大不了碰個機緣也收養一個孩子。
有了二娘便重新有了家,孫教諭的日子就這么平靜而幸福地過著。
直到有一天,縣學來了位小學子,名叫陳少杰。
這孩子的出身比較特殊,雖然身份文牒上是上杭當地一個孤家老人收的義子,在縣衙辦了戶籍,有了考入縣學的資格。可孫世明后來獲悉,這孩子的母親在醉心樓做事,求了花娘幫助,才為兒子爭取到讀書的資格。
后來那孤家老人便過世了,陳少杰為其送終之后,并未貪那老人留下的兩間屋子,將那屋子變賣后得的錢捐給了縣學。
孫世明也沒客氣,收下了那筆錢,作為對貧困學子的資助。
也就是在收這筆錢后,孫世明第一次見到陳少杰的母親。
孫世明向來偏愛品性高的學子。在他看來,學識是其次,好的品性才是為人根基。他希望這世上像孫家那些貪財無情之人少些,像養父母、姚芷那般的善人多些,百姓們的日子才會更和諧美好。
見陳少杰小小年紀就能如此大度,孫世明對他的那位在醉心樓做事的母親多了幾分好奇,想知道這樣的孩子是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于是,他去了醉心樓,以關注學子,與學子家人溝通的名義請花娘引見陳少杰的母親。
縣學教諭多少也有幾分薄面,花娘沒有推辭,讓人去叫來玥姨。
見到這位四十來歲的婦人的第一眼,孫世明不覺怔住了。
如果她臉上沒有那么多的皺紋,光滑圓潤一些;如果她的頭發再黑些,挽個朝天髻;如果她換一身衣衫,再打一把傘……
那豈不就是他深深牢刻在腦中多年的那個樣子!
月懸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