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GHz的Ka波段衛星,帶寬90Mbps,下行速率最高11.25M/s。110號掩體里的地面站,在過去的的14天里,已連續接收了300多G的數據。解碼后,顯示為11個人連續14天的基因組數據。
按照日志里的說法,還有4個人的數據仍在傳輸。
不過目前的這些,已經足夠了。
雖然那份日志讓人看了之后抑郁到吃不下飯,所謂的“綠疸”病也十分駭人聽聞。但在盧赫看來,這些都不重要,畢竟他們的手再長也伸不到一萬多公里外的德克薩斯州去。
真正重要的在于那些“綠疸”病人的基因組數據。
一直以來,之所以他們都無法定位導致海老頭生病的關鍵突變,是因為他病得太花里胡哨了。許多病癥并沒有經過表觀學研究,根本沒人知道那些莫名其妙的突變對應著什么樣的癥狀。
而日志主人的重病和死亡與“綠疸”絕對相關,“綠疸”又是葉綠素,葉綠素不是人應該擁有的東西,表達它的基因位點很容易定位。
目前所得到的11份數據中有6位健康,5位重病或死亡,這是天然的對照組,他們只要對比葉綠素位點附近的基因段來尋找死亡原因就好了。
海晝天那300多Pb的垃圾,不敵莫妮卡的300多Gb。還真是可憐。
盧赫感慨著回到辦公區,把任務布置下去。幾小時后,在場的所有人都開始歡呼著拋饅頭。
盧赫也拋了。拋東西是一種釋放情緒的方式,可以讓人感受到快樂和興奮。比如婚禮上拋鮮花、運動比賽上拋帽子、節日慶典中拋彩帶,這都很正常。無非就是饅頭拋完了還要撿回去吃。
人們集體生病的原因找到了。無論是得小病的一般人,還是得大病的海晝天,還是病死了的莫妮卡,原因都在于轉座。
九死還魂草沒死是因為轉座、藍藻光合作用大幅提高是因為轉座、裸鼴鼠長壽不得癌也是因為轉座。結局早已寫好,線索也數次浮上水面,只是剛剛被有心之人探尋到。
復習一下,轉座子是一段不被表達的遺傳物質,但卻可以被復制和剪切,然后插入到其它基因位點上,調控其它基因的表達。
轉座子有兩類,一類叫做‘反轉座子’,先轉錄為RNA,然后RNA再逆轉錄為DNA,插入到特定的位點,是復制粘貼。
另外一類叫做‘DNA轉座子’,不復制自己,而是直接移位,是剪切粘貼。
這兩種都是常見的轉座過程。
通過對比“綠疸”病患者的基因發現,相比仍舊健康的患者,重病或死亡的患者存在逆轉錄轉座子的異常激活。那些長達100-5Kbp的大剪子,被擾了清夢,格外暴躁地在基因鏈上胡亂躥騰,剪開鏈條,把自己插進去。一旦插到關鍵的基因片段上,引發致命突變,人就會迅速生病。
至于為什么因轉座致病的病人最終可以康復,是因為當突變基因的拷貝量不是很高的時候,細胞在執行新的拷貝時,可以通過同源重組的方式修復異常的基因。只要在這期間,病人還活著。
至于為什么會有轉座子異常激活,初步猜測這是生物的一種防護機制。雖然基因突變是物種進化的第一推動力,但絕大多數的基因突變都是不利于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生存的。
所以生物進化出了多種DNA損傷修復機制,包括直接修復、切除修復、重組修復、錯配修復等等,防止偶然的DNA損傷被轉化為永久的突變。
而轉座過程修復突變基因是一種完全顛覆性的觀點,因為在以往,轉座本身就是一種導致基因突變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這一次,盧赫他們看到有一部分過分活躍的轉座子靶向地出現在了接口和超長外源基因片段上。
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