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營長行了一禮“您就瞧好吧殿下,保準比您說的還要高”,隨后帶著身后的人向店里沖去。
隨后店里傳來一陣打斗聲,緊接著三個外邦人員被扔了出來。
其中一名外邦人員站起身來指著店里罵道“我告訴你們,我們可是外邦使臣,你們大唐太不講禮數了,竟然毆打外邦來使,這就是你們大國的氣度么”。
李恪呵呵一笑看向這名叫囂的外史,“那你可是真是給你們國家丟人呀,在我店里吃飯不付錢,還打傷我的店小二,現在還在這無理叫囂,可真是一幫雜碎呀”。
這名叫囂的外史隨即看向李恪,“你就是這家店的老板,我勸你現在就給我道歉,不然你就是破壞兩國友誼,我一定啟奏大唐陛下關了你的破店”。
李恪沒有搭理這名叫囂的外史,而是左右看了看,“有沒有鴻臚寺的官員呀”。
隨即一名鴻臚寺的小吏小跑來到李恪身前,行了一禮,“鴻臚寺亭長周仁禮,參見殿下,請殿下吩咐”。
李恪玩味的看向周仁禮,“怎么,跟上外邦尾巴都翹了?這還是大唐么?我都以為外邦打進長安城來了,你瞧瞧這囂張樣,也是你默許的吧”。
周仁禮有些慌,他平時根本來不起這海撈酒樓,今天帶外史來這里的目的一是蹭一頓,二是替他的主子鄭家給李恪添點麻煩,他覺得外史定不會付這昂貴的菜價,李恪的酒樓也定然不敢將這種牽扯外邦的事件鬧得太大。
周仁禮聽到這話連忙解釋,“不是的殿下,是這外史見到您這酒樓乃是長安一絕便非要進來看看,小人也拗不過只能陪著進來”。
李恪看出這周仁禮擺明了胡說八道,便問了另一個問題,“那你覺得這件事情我應該怎么處理?”。
周仁禮又行了一禮鄭重的說道,“小人覺得,為了彰顯大國風范,殿下應該向外史賠禮道歉,并獻上一些賠償,避免兩國交惡”。
聽到這句話李恪和王仁表盡沒忍住笑了出來,果然任何時代都不缺賣國求榮的東西。
由于李恪的海撈店鋪在長安城的交通要道旁邊,所以這邊很快便圍滿了湊熱鬧的行人,大家都在好奇李恪將會怎么做。
李恪環視一圈高聲喊道,“鄉親們,大唐都建立這么多年了,但是有些人的腰卻還是彎的,這種人竟然還是朝中官員,真是給朝廷丟臉,給大唐的千萬百姓丟臉,外邦又怎樣,作為大唐的客人,進了你家門砸你東西,侮辱你的家人,這樣的客人,我們不招待也罷”。
圍觀的百姓們聽后連聲叫好,周仁禮和這些外使的臉卻有點掛不住了,周仁禮走到李恪身前又行了一禮“殿下,這外史畢竟是來我朝朝賀的,您這么做小心陛下怪罪下來.....”
話還沒說完就被李恪打斷,“你是個什么玩意還拿陛下壓我”,隨后一招手看向二營長“來呀,把這連脊梁都直不起來的東西給我壓下去,革職查辦,嚴查三代九族,凡事有做官的全都給我擼了,大唐不需要這種賣國求榮的東西”。
周仁禮掙扎著,“殿下,我乃鴻臚寺亭長,你無權處置下官,趁著事情還沒有鬧大,下官還是勸您趕緊道歉吧”,周仁禮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他最大的理由就是為兩國友好考慮,所以目前也只能抓住這根稻草,希望陛下不會降罪與自己。
李恪冷笑一聲,“陛下那里我自會去請旨,倒是你,可一定要堅持住哦”。
隨后周仁禮被押了下去,二營長看向李恪指了指那幾個外史“殿下,那這幾個?”。
李恪想了想,“也一并押到京兆府吧,告訴府尹,按大唐律,該怎么判就怎么判,不用管什么破身份,來了大唐就得遵守大唐的律法”。
二營長聽后小聲提醒著,“殿下按大唐律,這些人怕是要關三個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