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表清清嗓子,暗想辛棄疾大哥對不住了,“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王仁表并沒有加那句,可憐白發生,因為他這個年紀不適合這句,但即使不加那一句,這首詩依舊殺氣十足。
西突厥使臣聽完這首詩,頓時臉色陰沉下來,傻子都聽的出來王仁表這首詩的意思,了卻你君王的天下事,不就是讓我們完蛋么。
李恪已經被王仁表這種頂號的操作整麻木了,所以他作出什么詩來,李恪都不會奇怪。
高句麗使團中高藏張大了嘴巴,還能這么玩,臉都不要了。
李二聽后則是非常開心,這王家真是越來越懂事了,現在看王仁表怎么看怎么順眼。
良久,侯君集一聲好打破了大殿內的寂靜,他才不管外史怎么想,作為武將,最大的心愿就是了卻君王天下事了。
接著殿內眾人也都紛紛附和起來,這種詩當著外史的面做出來確實不好,但是這是在大唐呀,我們大唐人愛咋說咋說。
松贊干布當即準備站起來抗議,但是李二卻擺擺手,“王愛卿作詩也要照顧照顧外史的顏面嘛,剛剛那首詩朕就當沒聽見,這樣吧,就以杯中酒為題,你賦詩一首如何?”。
王仁表點點頭躬身一禮,“好的陛下”,隨即又清了清嗓子,“醉里挑燈看劍…”。
西突厥使臣直接開口打斷,“你夠了王將軍,一首詩沒必要說兩遍吧”。
王仁表哈哈一笑,“陛下說他沒聽見,這首詩又和酒有關咋就不能再說一遍了”。
李恪沒忍住笑出了聲,這是在敵人傷口上反復橫跳呀。
李二瞪了李恪一眼,隨即看向王仁表,“換一首吧”。
王仁表點點頭,舉起手中的酒杯看了看,像大文豪一樣演了起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說到醉的時候還特意看了那名外史一眼,拖了個長長的尾音。
這名西突厥外使在心中不斷的暗罵著王仁表,要不是公主有求,自己都懶得搭理王仁表。
此詩一出頓時又引起滿堂喝彩,王仁表謙虛的朝著眾人拱拱手。
李二非常滿意,這兩首詩讓他感覺自己又回到年輕時在夕陽下奔跑的那段日子,隨即扶了扶自己的胡須,得意看向那名提議的西突厥使臣,“外史可還滿意,要不外史出個選題?”。
那名西突厥使臣行了一禮,“王將軍詩才無雙,這就不必了大唐陛下”。
李二聽后點點頭,又掃視一眼殿內眾人,“可還有愛卿想試一試?”。
眾人聽后都笑著搖搖頭,王仁表隨即行了一禮,坐下繼續吃起了火鍋。
松贊干布終究還是按耐不住,起身行禮后,說出了自己想要大唐賜婚的事情,并滿含希望的看著李二和長孫皇后。
李二皺了皺眉頭,李恪當即站出來笑呵呵的對著松贊干布躬身一禮,“吐蕃王子這個心愿怕是大唐不能應允,且不說我的妹妹們都還年紀尚小,就算是有適合婚配年紀的女子,以大唐皇室對子女的愛護,也是斷斷不會讓他們嫁那么遠的,萬一哪天父皇和母后想看看自己的女兒,卻見不到,那豈不是最大的不孝嘛”。
松贊干布聽后皺起了眉頭,商量生意的時候你可不是這副嘴臉呀 ,怎么這就變了,“殿下說的這些外臣倒覺得不是什么難事,大唐陛下和皇后想看自己的女兒,只需一封書信外臣便可以讓軍隊把公主護送到大唐邊境,這樣算來也不是很遠”。
李恪則擺擺手,“但是你們吐蕃苦寒之地,怕是大唐公主過去也是無法適應的,且不說別的,你們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