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滿背著竹簍輕車熟路地到了梅姐的野味館。
“呦,你這懷里是什么?”
梅姐自她一進(jìn)門,眼就沒離開過她懷里的木盆。
木盆上蒙著東西,看不到里面是什么。
“好東西。”蘇小滿故作神秘一笑。
她先把竹簍從背上卸下來,才不慌不忙地揭開木盆上蒙著的東西。
“這什么?”梅姐看到里面裝著的,反而更加好奇了。
她竟不認(rèn)識。
蘇小滿對于梅姐這樣的反應(yīng)太滿意不過了。
“待會兒你吃過后,我再告訴你名字。”
蘇小滿走進(jìn)廚房,熟練地用刀切出一小碗豬皮凍,調(diào)汁澆上面后才給梅姐。
梅姐夾起一筷子,感覺這東西竟有點(diǎn)滑滑的,彈彈的。
“確定能吃?”上次生吃竹筍仍讓她有些陰影。
“能。”蘇小滿點(diǎn)頭。
梅姐這才把豬皮凍放入口中,卻還是有種慷慨赴死的感覺。
蘇小滿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十分有信心,她靜靜的等。
等梅姐多咀嚼幾下。
“嗯。確實(shí)還不錯。軟軟的。是很特別的口感。”
梅姐雖不覺得特別驚艷,但真心覺得好吃。
又夾一口才問,“這叫什么?”
“皮凍。”蘇小滿故意隱瞞了原料,“一道爽口涼菜。”
不能怪她心眼多,誰讓她還沒靠這個掙到錢呢。
做出來這個,就是想靠著新鮮大賺一筆嘛。
若一不小心讓人得知了原材料,再一不小心琢磨出做法,那她該找誰哭去。
“說吧,你什么想法。”梅姐也是個擅于打直球的。
蘇小滿很是喜歡。
“梅姐,這個皮凍我打算放你店里賣,你定個價,然后我只抽利潤的三成,如何?”
她說利潤就已經(jīng)說明要刨除皮凍的制作成本。
三成歸她,七成歸梅姐。
她覺得梅姐一定會答應(yīng)。
她靠梅姐店里穩(wěn)定的老顧客來保證皮凍可以快速掙錢,但梅姐不需要承擔(dān)虧本的風(fēng)險,賣一份就掙一份的錢。
“嗯,這個皮凍,一斤成本多少?你可有數(shù)?”
“成本……”蘇小滿還真沒算過,“約莫十文吧。”順口編了一個差不多的數(shù)。
主要是柴火,阿婆的酒,人力,運(yùn)輸和時間成本不太好估算。
“那就定一份二十文。”梅姐說的是份。
說完,她親自演示了一份的量是多少。
蘇小滿看著大概估算了一下,差不多一斤能賣六十文。
厲害。
不愧是做生意的行家。
蘇小滿點(diǎn)頭,“行,都聽梅姐的。”
“這些都留下吧,一共多少斤?”
“沒稱過。”
梅姐瞪了眼蘇小滿,這孩子要跟別人做生意,還不得虧得連鞋都穿不起?
她稱了下木盆帶皮凍的重量,把皮凍挪進(jìn)自己店里的盆中后,又稱了下空盆。
“五斤半。給你算……”
“算五斤。嘿嘿。”蘇小滿搶先說。
五斤,大約能出十五份左右,能賣三百文,利潤二百五十文。
若全部賣出去,她能分到手七十五文。
蘇小滿腦子里算完這個賬后,翹起的嘴角耷拉了下來。
就這點(diǎn)兒?
哎,一夜暴富夢破碎。
“以后,別窮大方。”
梅姐見蘇小滿嘴角耷拉著,以為她是后悔嘴快舍了半斤出去。
蘇小滿沒有解釋,“哦。”
心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