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寧寧也笑盈盈:“可我聽說,從南方販到北方,或者販到別的地方去賣的東西,賣出的價格都會高原地方不少呢。”
那販子就有些尷尬了。
別說,他還真就是欺負蕭富華他們不懂這些,才根本不提這個差價的事。
那他說的那個成本,自然都能在差價里不僅賺回來,還能賺回來至少兩倍,三倍,甚至更多倍。
姜寧寧仍笑盈盈:“斗膽問一下,甄老爺這是要將腐竹販到哪里去賣?聽說北方遭了蝗災,只要吃的,不管再貴,在北方都很緊俏,這要是您是販賣到北方,您賣出的價格可是能定的更高一些的。”
那販子又愣了下,才搖頭笑道:“好精明的姑娘。那好,就只給我每斤便宜一文錢吧。”
“那就多謝甄老爺照顧我們作坊的生意了。”姜寧寧自然也仍笑著。
蕭富華他們都大大的松了口氣。還是寧丫頭厲害啊。又是沒幾句話就解決了。又學到了學到了。
姜寧寧和那販子便立了字據,約定三日后那販子便能來拉走兩千斤的腐竹。
蕭富華他們都是很信任姜寧寧的,姜寧寧讓他們按手印,蕭富華就忙按了手印。
那販子付了定金才走。
至于剩下的錢,將兩千斤腐竹拉走的那天再付。
既然都來了,姜寧寧順便又幫蕭富華他們記一下賬。
錢自然都是蕭富華他們自己管的,但蕭富華他們再好的腦子,腦子里也沒法記得那么多賬目,尤其是賬目都很瑣碎,所以,每隔幾天,她都會來幫著記一下。
蕭富華他們一聽又要幫記賬,忙去將賬本等東西拿來,還都排好隊,一個一個的報他們腦子里這幾天記的賬給姜寧寧記在賬本上。
楊氏她們早切了甜瓜送上來,有的也在一邊聽著,要是蕭富華他們有哪里記錯了,她們正好知道,就忙幫著補一句。
等到蕭富華報賬的時候,蕭富華還說了個事:
“現在大家的早稻都包給別人搶收去了,還有晚稻插秧的活也包出去了,有的人家手頭是付不出這個錢的,所以我想著,要不提前分點錢,好讓這些人家手頭都有點錢付這個錢,總不能欠別人錢,別人也是掙的辛苦錢。”
姜寧寧一邊還寫著,一邊點頭道:“正好你們做生意也有一個月了,賬是該總一總,分一分了,你們等我一會。”
“好好好。”
于是,蕭富華他們就都等著姜寧寧匯總賬目上的賬了。
等匯總和核算好,姜寧寧才說:“除了本錢和這一個月大家的工錢外,現在你們手頭凈掙的錢是不是一百二十兩?”
蕭富華他們一聽,忙數他們手頭作坊里的錢。
先將本錢數了放一邊,又將這一個月在作坊干活的人的工錢數了放一邊,然后發現,的確是一百二十兩。
自然都猛點頭道:“對的,就是一百二十兩。”
“那賬就對上了。本錢肯定是不能分的,還要留二十兩當備用金,也就是只有一百兩可分,按照一開始出的本錢占比來分的話……”
然后,姜寧寧就開始一個一個念每家該分多少了。
每家最少也分到四兩多,最多分到六兩多。
竟然第一個月就分到這么多?大家拿著這個錢,都不敢置信。因為他們還拿工錢的啊。
加上工錢,自然更多。
有的甚至都喜的抓耳撓腮。
因族里非要給姜寧寧分三成,那姜寧寧自然是被分到三十兩。
姜寧寧這次自然沒推拒,收了這三十兩。
她已經想好了,等陳七叔將白木耳種植屋坊給造好了,就拿這筆錢,并且她再添點錢,讓陳七叔在村里造個學堂,請個老童生或者老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