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流光閣,還是出現在這里。”
“即便證明我是被冤枉的,這事兒也會成他心里的一根刺。為了皇上的顏面,別說恩寵,性命能不能保住都猶未可知。”
“你想把這么大頂綠帽子往他頭上套,最后自食惡果不說,還連累了大皇子,你讓他怎么憐惜得起來。”
“還有韓王世子,他是怎么得罪你了,你要這樣害他?”
季寒蘇真想不通,皇后的政治敏感度,怎么能低成這樣。但凡是換一個別的什么人,趙琚都不會氣成這樣。別以為禁足就完事兒了,皇后這回不脫一層皮才怪。
這也說明今天晚上的事情,是她自己的主意,與孟家沒有關系。但凡承恩公知道,今晚的事情都不可能發生。
削藩這事兒算是成了定局,頂著秦王的血淚,其余藩王好死不如賴活著。雖然不能在封地作威作福,但依舊是富貴王爺。
能在京城養尊處優的過日子,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那些封地,大多都不是什么好地方。
但世間最難把控的便是人心,趙琚給的待遇再好,也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想法。對削藩不情不愿的人,也不在少數。
且礙于兩代帝王,對兒子、兄弟下手之狠,還接二連三吃他們這些遠房親戚的絕戶,這些藩王心里也沒少犯嘀咕。
幾代積攢下來的財富,可不是什么小數目。朝廷這幾年又是打仗,又是旱災,地方上偶爾也冒出些天災人禍。
后宮每年都強調要削減開支,戶部也沒少和各部吵架要求節儉。
這些日子對宗室的厚待,朝堂上可沒少吵架。
萬一皇帝是想先把他們安撫好了,過個幾年再逐個擊破,把他們當年豬宰了又該如何?
除了紀王之外,韓王一家對削藩這事兒最配合。整個王府就只有這么一根獨苗,在藩王里頭勢力墊底。
當爹的沒什么事業心,成日就知道和王妃討論詩詞歌賦。做兒子的也文不成武不就,最大的愛好是做玉雕。
一家子安分守己,與世無爭,既沒有橫行霸道,也沒有欺男霸女。
要是這樣一點威脅都沒有的人,進了次宮就再沒能出來,宮里還沒給個明確的說法。
那些子孫繁盛,又橫行霸道,欺男霸女,惡事做盡的藩王會怎么想?皇帝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把他們片成魚頭湯?
好不容易穩定下來,該休養生息的大乾,立刻便會有另一場動蕩。
別以為這些藩王都在京城,就只能束手就擒,出不了事。太平公主曾經也這么想的,最后卻被李隆基抓住機會,落得個滿盤皆輸。
精致利己的后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