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主任,我覺得你這個振肺排痰的手法,完全可以常規用在術后患者的康復訓練中。”
在見識過肖晨光的手法后,在給病人和家屬做完入院、手術談話的龔亮,抱著病歷夾子,找到肖晨光。
“嗯?說說你的想法。”
看著下周手術安排表的肖晨光,正心里計劃著把剛才的老人安排在哪天手術合適時,龔亮的話把他思緒拉了回來。
“你看,剛才我整理了一下近期手術病人的資料,術后患者,只要有一定基礎病的,往往在做完手術的前幾天,會存在發燒、肺部感染,肺不張的情況。”
“我看了一下,其中發生率最高的,就屬有糖尿病的患者。”
“這類病人因為血糖高,傷口愈合的慢,存在術后并發癥的概率更大。”
“如果我們能在術后常規增加振肺排痰的措施,估計能一定程度的緩解病人病情,也能讓他恢復的更快。”
龔亮將準備好的資料和心里計劃的說辭,一并講了出來。
“這些都是你剛剛想的?”
在聽到龔亮的建議后,肖晨光放下手里的安排表,抬頭看向他,眼神里帶著幾分認真。
“對,我感覺主任你剛才的排痰手法太神奇了,就想著能不能舉一反三,用在科室的其他病人身上。”
面對詢問,龔亮如實回答。
此刻他心里有些緊張,畢竟今天剛入科,按理說應該多聽多做少說話。
現在一上來就給主任提建議,會不會給人留下一種好高騖遠的印象。
對于龔亮的建議,肖晨光并沒有說話,而是拿起他整理的資料,認真的翻看起來。
整個辦公室,安靜到只剩下肖晨光翻動紙張的沙沙聲。
龔亮站在他的面前,能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就像一座大山壓在面前,讓龔亮不敢隨意亂動。
“可以啊,你的想法不錯。”
當肖晨光帶著笑容,將資料放在桌子上時,龔亮如釋重負,有種解脫的感覺。
“這些東西,都是在我搶救完病人后,你臨時查病歷找的資料?”
“是,主任。”
在得到肯定答復后,肖晨光沒想到龔亮居然還有這一手。
資料雖然整理的有些倉促,卻能讓人一眼就看明白其中的意思。
措施、目的都很明確。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電腦還是奢侈品,上網需要貓撥號,網上沖浪都是只能在聊天室,最多可以逛個論壇。
別說大數據檢索資料了,就連最基礎的查找都是手動進行的。
可就算這樣,龔亮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找準方向,列舉問題。
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行,這個事我交給你負責,一會我會把詳細的振肺排痰手法教給你,到時候你安排人給病房的患者用。”
對于振肺排痰的手法,在后世已經經過大量的循證醫學,確實對術后患者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
這一點肖晨光是知道的。
既然龔亮提出來,他也有精力和能力去做這件事,肖晨光當然愿意教他。
畢竟對病人有益的事情,肖晨光自然不會藏著掖著,當然,這個手法,本來就不是什么秘密。
只是現階段沒人發現,愿意付出時間研究罷了。
“主任放心,我一定會把這件事做好的。”
龔亮聽后心里很開心,這是肖晨光交代給他的第二件事兒。
跟第一件事不同,這件事,是他主動提的,理應要做的更好。
只有幫肖主任把手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對龔亮而言,才是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