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肖晨光的搶救,震撼人心,趕來支援的林高陽、龔亮,如左膀右臂配合他搶救。
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充滿干勁,讓王金剛的神情有些恍惚。
似乎他以前,也是這般,踏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斷開拓創新,學習進步,將一個個頑疾,揮刀斬于臺下。
那種成就感、自豪感,以及來自術后家屬、患者的感謝,始終推著王金剛不斷向前。
但現在,面對新技術路上的艱難險阻,他漸漸有些力不從心。
“小肖,這臺手術你上吧,一會我跟家屬談一下。”
剛擺脫困境的普外科,在肖晨光的帶領下,好不容易再次迎來發展。
王金剛不想拖后腿,直接選擇退出這臺手術。
“行,手術我跟高陽和龔亮來做,主任先好好休息一下?!?
肖晨光還想再說些什么,但看到王金剛落魄的表情,最終閉上了嘴。
腹腔鏡和傳統開刀手術,在這個年代,本就屬于學派之爭。
想開展的人,資歷不夠,加上技術處于摸索階段,沒少受到傳統派的抨擊詆毀。
這種情況,不止在營城出現,甚至省城、帝都的醫院,也存在這樣的事情。
就像之前王金剛開展的第一臺腹腔鏡手術一樣,質疑聲不停,特別在出事以后,大會小會,每每提起批評不斷。
這種情況下,誰還敢繼續鉆研,拿自己的職業生涯做賭注,犯不著,也不必犯。
病人腹腔有問題,直接開腹探查,腹腔鏡什么的,反正自己不研究,總會有人研究,到時候技術成熟了,直接拿來用,豈不是更好。
這種想法有錯嗎,好像沒錯。
但這樣一來,有生存希望的病人,只能在家等死,就像肖晨光遇到的那個巨大疝的老人,如果當時他跟主任不力排眾議,堅持腔鏡手術,等待病人的,只有死亡的降臨。
“老板,王主任沒事吧?”
“要不,找個人跟著,我從來沒見過王主任這個樣子?!?
正在做術前準備的林高陽和龔亮二人,表情很擔心。
他們來普外科的時間太晚,跟肖晨光相比,不是很清楚王金剛的事兒。
但王主任的口碑,在醫院里一直不錯,身為科室的大主任,兩人都是尊重有加。
“不用,先安心手術,等一會下臺我去看他。”
半小時過去,病人生命體征平穩,肖晨光重新消毒,鋪單,臺上手術。
一切順利,手術做的四平八穩。
林高陽一助,龔亮二助,別看他們平時拌嘴慣了,但在臺上,都很安靜。
肖晨光摘掉乳膠手套,扔到一旁的黃色醫療廢物桶,開口說道。
“高陽,關腹你和龔亮一起,等病人醒了拔管再下臺?!?
“好,知道了?!眱扇水惪谕?。
肖晨光點點頭,他再次檢查留置引流管的通暢情況,顏色、性質、量都很正常。
臺上全力以赴的手術,就是為了保證病人的安全。
他又交代了兩句,下了臺,快步走出手術間。
看到他急匆匆的樣子,手術間眾人心中清楚,肖晨光心里還是不放心王主任,剛下臺就跑去查看情況。
手術間內,眾人沉默不語。
好一會,正在縫合切口的林高陽,突然開口對身邊輔助的龔亮說道。
“你有沒有發現,老板在有些方面,其實跟王主任挺像的?!?
“嗯,嘴上不說,心里念著,好多事藏在心里,默默付出?!饼徚聊f道。
“對,就是這樣?!绷指哧柹钜詾槿?。
雖然兩人來普外科的時間不長,但接觸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