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
“只要確定位置對,孩子起碼能少遭點射線,畢竟是長身體的年齡,不能因為一個小小的腸套疊,影響了以后。”
肖晨光說的很實在,這也是他為什么不先用10ml注射,拍片調整的原因。
多一次X射線,就多一份風險,特別是還沒生長發育的小孩子,更要注意這方面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感冒發燒的孩子,有經驗的大夫在做肺部聽診后,不會立馬開X片的原因。
至于那些動不動就給小孩子開CT檢查的醫生,只能說,他們這輩子沒有孩子……
“準備氣鋇灌腸,看好孩子。”
所有檢查完成,就剩最后的治療,肖晨光直接拿出50ml的注射器,取掉針頭,保留針栓。
抽出空氣,連接尿管水囊,邊打氣邊往后拉伸。
肖晨光的操作看似樸實無華,實則每一步都很巧妙。
小兒大腸包小腸的解剖結構,在肖晨光的腦海里浮現。
隨著注射器內的空氣注入患兒體內,能明顯看到腸腔在一點點發生改變。
醫師瞪著雙眼,目不轉睛的看著眼前的一幕。
這種連在教科書上都沒有呈現的治療方法,呈現在他的面前,讓人受益匪淺。
球囊的壓力,在體內一點點膨脹,讓女孩逐漸感到不適。
頓時,哭喊聲再次響起。
就連金屬材質的檢查床都被踢的哐哐直響。
媽媽一人已經明顯按不住孩子,醫師見狀,也一同上前幫忙。
然而孩子鬧起來,力氣超乎人的想象。
“肖主任,快按不住了,好了沒有。”醫師被女孩一腳蹬在臉上,心里苦不堪言。
“不會有事吧,孩子也太煩躁了。”
外面等待的家屬和急診護士,也一同進入X片室,幫忙安撫孩子。
可孩子越鬧越兇,就在大家心里升起一陣不安時,突然,所有的一切,歸于平靜。
“媽媽,我肚子好像…不疼了。”
重回九零做手術,全體醫生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