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前世在蕪江當站長時,有輛“城市獵人”專車,空閑時就讓司機教他開車,慢慢也學了個大概,只是因為開得少,技術一般。
后來他被免職后就沒再碰過車。
現在有了車,他就找了所駕校學車,每周偷偷用兩三個下午的時間去學,因為吳華成績本來就優秀,又是局長的兒子,輔導員張老師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怎么管。
吳華的教練是個二十三四歲的年輕人,名叫李駿誠,平時話不多,但教開車卻非常認真負責,駕駛技術也是一流。
由于吳華前世有些開車的基礎,這次學起來特別快,進步飛速。
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吳華了解到李駿誠是蕪江人,住在雙陽區小河沿街,去年從部隊轉業,被安排到蕪江第三造紙廠工作。
他父親在他18歲時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生病的母親和姐姐。
姐姐沒有固定工作,在街道的紙盒廠糊紙盒賺點零花錢。
為了照顧母親,姐姐30歲了還沒結婚,去年他轉業回家,在他和母親的勸說下,姐姐才在30歲的年紀嫁給了等了她六年的姐夫。
姐夫是蕪江第一機械廠的工人,工資不高,還得補貼年邁的父母,加上姐姐懷孕生孩子不能工作,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李駿誠所在的第三造紙廠因為產品賣不出去,五個車間關了四個,他又沒關系,春節后就下崗回家了,靠著廠里的一點生活補助過活。
但那點錢連他和母親的生活都勉強,更別提母親的醫藥費了,姐姐那邊也指望不上,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了他身上。
好在他從部隊學了一手好駕駛技術,應聘到駕校當教練,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其實李駿誠對吳華也很好奇,那時候司機是個挺吃香的職業,不像現在幾乎人人都會開車。
來學車的大多是機關、企事業單位或出租車公司派來的司機,蕪江私人買車的很少,個人來學車的更是少見,更何況吳華還是個剛進入大學的學生。
李駿誠閑聊時問起吳華,吳華就說沒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是特別喜歡開車,享受那種飛馳的感覺。
他姐姐自己開了公司,看他喜歡就出錢讓他來學,反正姐姐公司有車,學會了就能開出去過過癮。
李駿誠以為吳華家境不錯,又有闊綽的姐姐,學車可能就是圖個新鮮,并沒太放在心上,但教學還是很用心的。
吳華通過這段時間和李駿誠的相處,覺得他很實在,是可以交的朋友,有時候學車晚了,就拉著他去火車站前廣場喝點啤酒。
那時蕪江還沒有大排檔,晚上想找個喝酒的地方都難,只有火車站周圍那些專門為過往旅客服務的小飯館才會通宵營業。
相應地,火車站前廣場就聚集了一些賣烤魚、茶葉蛋、混沌和熟食等快餐的小販,有點像現在的大排檔和燒烤攤,不過種類少。
有的攤只賣混沌,有的只賣熟食,有的只賣烤魚、茶葉蛋,甚至連啤酒都不備,想喝還得去旁邊的小店買。
可以說,火車站前廣場是蕪江晚上最熱鬧的地方之一,南來北往的旅客、等客的出租車司機、旅館的拉客人員、錯過飯點的市民、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惹是生非的小混混、伺機行竊的小偷、尋找艷遇的夜貓子,各色人等匯聚于此,魚龍混雜,治安秩序相當混亂。
壞事總愛在夜晚悄悄行動,表面看起來一切平和寧靜,大家看不見這平靜背后藏著的風險。
老百姓們勞累一天后,就愛到這兒買條烤魚,再來瓶啤酒,這就是他們最簡單的快樂了。
蕪江的烤魚特別有風味,魚是朝鮮來的明太魚干,先用水泡軟,再放到特制的木炭爐子上烤,抹上黃油、醬油還有秘制調料,等到烤得金黃金黃的就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