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多的難民了,底蘊遲早得耗光。
到了八月中旬,侯小歌所在的南家溝村的逃難隊伍的營地已經從最早來時的最外圍已經變成了內圍,往外在走進三四百米才能走出難民營地,可見災民之多。
而侯小歌人小言微,他自己又沒能力帶著姐姐和弟弟單獨逃難,只能通過其他渠道來增加隊伍的逃難決心。
今天侯小歌從集市里花了二毛錢買到了一份《洛陽日報》。
上面的內容寫著中部和東部的災情已經刻不容緩,往往數十里不見綠色,路邊盡是災民,更有犬獸食人;還寫著每天有一班免費的火車運載災民前往秦省這樣的信息。
《洛陽日報》是侯小歌所在區域最有權威的一份報紙,很多老百姓都從上面獲取消息。
侯小歌拿到報紙后,馬不停蹄的奔向了難民營地,希望大伯和村里的隊伍看了以后能立刻做出行動。
“五爺,七爺,大伯,你們看一下這份報紙。”侯小歌回到營地見到大伯正和幾位族老聊天,趕緊遞過報紙。
幾人正有說有笑,見到侯小歌遞過來的報紙,直接接了過去。
作為族老,識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當幾人看見報紙上的內容后,臉色也是驟然一變。
“老七,本來還想著在縣里熬到十月份回家耕種冬小麥,到時找地主點借糧熬到來年夏收,現在看來不行了。
繼續閱讀
常言道五十知天命,我今年都六十了,絡寧到秦省好幾百里地,我怕是很難走到了。
你今年才剛到五十,咱們侯家剩下的這兩百多口人以后就托付給你了。
養團,養民,養社,你們幾個剛選上族老,但肩上的責任也很重。
記住,不管走到哪,只要族人們都在一起他就是一股子力量,才能不被欺負,一家一戶單打獨斗很難活不下去。”干瘦的族老看著面前的幾人,語重心長的叮囑道。
“五哥,你這身子骨結實著呢!在活個幾年沒問題。
族長叔把侯家這幾百口子人托付給咱倆,可不是托付給俺一個人的,你可不能把俺撇下。”另一個老人笑著說道。
“對著呢!五叔,你要保重身體,咱老侯家還得靠你看著。”大伯和另外兩個新進族老一臉懇切的說道。
“好了,不說這些有的沒的了,通知下去,今天讓下午讓家里的婦女全部集中到營地中間做干糧,明天一早咱們就出發。”族老五爺站起身決定道。
大伯去通知村里其他人,侯小歌急匆匆跑回自家營地,把這個消息通知給二嬸和小姑。
起初兩人還不信,但看到不遠處不停走動的幾位族老,二嬸和小姑也有些慌了。
為了防止做干糧時被其他隊伍的難民看見,下午南家溝逃難隊伍,所有婦女都集中到營地中間一起做干糧。
穿越1942有空間